不識廬山真面目的解釋
宋 蘇軾 《 題西林壁 》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 不同 。不識 盧山 真面目,只緣身 在此 山中。”後用以喻認不清事物的 真相 或本質。 郭小川 《 萬裏 長江 橫渡》詩:“ 革命 家,終會在大風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夠--只見 長江 滾滾 來,不識 廬山 真面目!”
詞語分解
不識的解釋 . 不知 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 為人 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 四方 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 真面目的解釋 真實的面貌和色彩詳細解釋本來的面貌。猶言真相。 宋 蘇軾 《題西林壁》詩:“不識 廬山 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郭沫若 《雄雞集·關於白 樂天 壹》:“他對我說,就為了這樣,他 願意 把閑卻了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