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峨眉山月歌這首詩抒發了作者什麽樣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這首詩抒發了作者什麽樣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的豪情壯誌及其對友人的思念。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壹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寫詩人在舟中所見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懸著半輪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動著月亮映影。全詩連用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壹幅千裏蜀江行旅圖,語言自然流暢,構思新穎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顯示了青年李白的藝術天賦。

原文如下: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如下:

半輪明月高高懸掛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著月影。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妳卻難相見,只能依依不舍順江去向渝州。

擴展資料:

此詩是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於開元十二年(724年)秋天。當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在離開蜀中赴長江中下遊的舟行途中,寫下此詩。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稱。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園之月。

詩中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詩人依次經過的地點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壹幅千裏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以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這壹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裏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沈。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連用五個地名,精巧地點出行程,既有“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豪邁,也有思鄉的情懷,語言流轉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百度百科——峨眉山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