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壹絲微風”和“壹縷微風”的意思是壹樣的。用在這裏都是象形的手法,將風的微細、弱小用壹絲或者壹縷這種非常細小的線來做比喻。雖然“絲”壹般指壹條線,而“縷”是指雙股線交叉的線,但是在用作比喻的時候,意思是壹樣的。
那麽,我們寫詩的時候應該用哪壹個呢?
第壹,考慮寫詩的時代性。
如果我們是寫現代詩,“壹絲”和“壹縷”沒什麽大的差別,都可以用,因為用“絲、縷”來形容細小的東西都是固定意象。
但是我們如果寫古詩,“壹縷”比“壹絲”就更合適。這倒不是因為古時候沒有“壹絲”這種說法,而是“壹絲”相對於“壹縷”來說更加白話,在文言文的詩詞中,“壹縷”是更能顯示出作品的古意的。這是壹種大的意象把控,雖然強行講究不是必須,但是在古香古色中出現壹些淺白的、類新的字詞,會影響整體作品的意境構造。
第二,考慮音律起伏。
“壹絲微風”用新韻來讀的話,“平平平平”,這個詞組整體是沒有起伏,如果用在現代詩中,前後加強音調起伏,四個字平聲還不大要緊,所以可以使用。
但是如果用平水韻來標註,“壹”字是入聲字,平仄為“仄平平平”,這是很明顯的三連平,對五言、七言這種詩句結構不長的古詩詞作品來說,就已經顯得平淡,沒有起伏,不能形成詩句的抑揚頓挫。所以寫古詩詞,最好不要用三連平的“壹絲微風”,而使用“仄仄平平”的“壹縷微風”,更適合詩句的音律安排。
不管是現代詩,古代詩,都是講究詩詞的吟誦性。當我們有抑揚頓挫的更好的選擇的時候,肯定不會選擇三連平,甚至四連平。這是沒有必要的,費力不討好的。
而且如果這四個字在詩詞的句尾,於格律詩“壹絲微風”屬於“三平尾”,是不可原諒的詩病,必須要註意。當然了,不論是“壹絲微風”,還是“壹縷微風”,都是淺白平直的,古詩詞壹般不會采用這種格式的詞組,因為太浪費字了。就算是七言,壹句詩才七個字,這就去了四個,還不好安排節奏,這句詩就算出來,也是庸品。
總的來說,“壹縷微風”在詩句中要強於“壹絲微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