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時候有個老人,沒有兒子。
雖然家裏非常有錢,但是生性卻樸素吝嗇,衣食粗劣。他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快到半夜才睡覺,細心經營自己的產業,對積錢從不滿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費。
如果有人向他乞討,他又推辭不了多時,便到屋裏取十文錢,然後往外走,邊走邊減少準備送人的錢的數目,等到走出門去,只剩下壹半了。他心疼地閉著眼睛將錢交給乞丐。
不壹會又叮囑說:“我將家裏的錢都拿來給了妳,妳千萬不要對別人說。以至別人仿效著都來向我要錢。”
老頭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沒收,錢則上繳給了國家。
2. 交代漢世老人財貨下落的用意是
漢世老人
漢世有人,年老無子。家富,性儉嗇,惡衣蔬食①。侵晨而起②,侵夜而息,營理產業,聚斂無厭,而不敢自用。或人從之求丐者③,不得已而入內取錢十④,自堂而出,隨步輒減⑤。比至於外,才餘半在,閉目以授乞者。尋復囑雲:“我傾家贍君⑥,慎勿他說,復相效而來。”
老人俄死,田宅沒官⑦,貨財充於內帑矣⑧。
――據魯迅輯《古小說鉤沈》本《笑林》
註釋①惡衣蔬食:衣食粗劣。②侵晨:天快亮時。侵:接近。③或人:有人。④錢十:十枚銅錢。⑤隨步輒減:邊走邊往下扣減。⑥贍:資助。⑦沒官:被官府沒收。⑧內帑(tǎng躺):舊時指國庫。帑:國庫所藏金帛。
譯文:
漢朝的時候有個老頭,沒有兒子。家裏非常有錢,生性樸素吝嗇,衣食粗劣。他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快到半夜才睡覺,細心經營自己的產業,積攢錢財從不滿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費。如果有人向他乞討,他又推辭不了時,便到屋裏取十文錢,然後往外走,邊走邊減少準備送人的錢的數目,等到走出門去,只剩下壹半了。他心疼地閉著眼睛將錢交給乞丐。反復叮囑說:“我將家裏的錢都拿來給了妳,妳千萬不要對別人說。以至別人仿效著都來向我要錢。”老頭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沒收,錢則上繳了國庫。
3. 醉翁亭記中作者被貶滁州知州,子號醉翁作者寫作本文的真正意圖是什《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歷六年,作者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文章描寫了滁州壹帶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遊賞宴飲的樂趣。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 歐陽修是從慶歷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
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被貶官的原因是由於他壹向支持韓琦、範仲淹、富弼等人參與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運動,而反對保守的呂夷簡、夏竦之流。
韓範諸人早在慶歷五年壹月之前就已經被先後貶官,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壹個親戚中有人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 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展生產,使當地人過上了壹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壹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是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的。
但是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卻是政治昏暗,奸邪當道,壹些有誌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睜睜地看著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長,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沈重的憂慮和痛苦。 這是他寫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悲傷又與壹份歡喜。
這兩方面是糅合壹起、表現在他的作品裏的。 本文描寫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自然風光,勾勒出壹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擊的復雜感情。
作者對滁州優美山水風景的謳歌,對建設和平安定、與民同樂的理想社會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悶,這對宋仁宗時代的昏暗政治,無疑在客觀上是壹種揭露,這些自然都閃爍著思想光芒。
4. 《水滸傳》的各回合梗概裝不下,前面62回看這裏: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 盧俊義、石秀被擒,下於死牢,梁山泊好漢散發沒頭帖數十張,梁中書不敢殺害盧員外及石秀,派索超於城二十五裏外飛虎峪下寨,等待梁山泊來人與之廝殺。
梁山泊人馬,大戰索超,大名府危急。蔡京大驚,關勝獻圍魏救趙之計,主張攻打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月夜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吳用識破關勝圍魏救趙之計,逐步退兵。花榮、林沖埋伏飛虎峪兩邊,打退追兵。
宋江兵回梁山。 張橫劫關勝之寨被俘。
三阮、張順救張橫,阮小七中伏被俘。 呼延灼詐降,關勝不疑,夜晚偷營,關勝被擒。
忠義堂上,宋江重待關勝,關勝先欲就死,後為義氣所感入夥,成了攻打北京的前部前鋒。壹交戰便打敗索超,吳用又故意輸於索超壹戰,使他歡喜入城。
吳用雪天掘下陷坑,引超超追來,被伏兵擒拿。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裏白條水上報冤 梁中書堅守不出,宋江禮待索超,索超歸順梁山。
宋江染病,張順要到建康府請安道全來醫治,在揚子江船上被張旺投入水中,盜去盤纏。張順咬斷繩索,在王定六幫助下到建康府,殺了煙花**,逼安道全上山。
又在揚子江船中把張旺扔下去,說服王定六上梁山。戴宗使神行法接安道全上山,醫好宋江疾病。
吳用要在春秋時節打下北京,救取盧俊義並石秀。 ●第六十六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 吳用要在元宵節時,先於北京城中埋伏,裏應外合,破城救人。
吳用又告訴宋江東京蔡太師力主招安之意。 北京城元宵放燈。
梁山泊宋江守寨,吳用引八路人馬進駐城下。時遷在北京翠雲樓放火,城中大亂,梁中書四個城門沖不出去。
後從南門奪路而走。城內柴進救出盧俊義、石秀,捉了李固,賈氏。
●第六十七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 宋江要讓盧員外坐前位,盧不允,武松、李逵亦不樂,吳用說:“爾後有功卻再讓位。”宋江方允,並犒賞三軍。
諫議大夫趙鼎主張招安,蔡京主張剿捕。天子革趙鼎之官,蔡京舉薦單廷王+圭魏定國剿捕梁山好漢。
關勝得到宋江允許,同宣贊、郝思文壹起,要擒單廷王+圭(聖水將軍)、魏定國(神火將軍)。 關勝用大刀使單廷王+圭落馬,單願降。
魏定國使神火打敗關勝,城裏卻被李逵放火燒了,不敢回城,於中陵縣屯住。關勝圍城,單廷王+圭、關勝說魏定國降了梁山泊。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曾頭市郁保四攔梁山好馬二百余匹,宋江要與之戰,想叫盧俊義為前部先鋒,奪得戰功,便讓尊位,吳用則反其意,只叫盧俊義去平川埋伏。 宋江與曾家軍對陣,五次交鋒,各有勝負。
吳用施計,大敗曾家軍,活捉史文恭。忠義堂上,將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蓋。
宋江讓盧俊義坐尊位,吳用等不同意。 ●第六十九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 宋江與眾頭領打東平府,盧俊義與眾頭領打東昌府。
宋江到東平府前,先差郁保四、王定六給董平下戰書,董平打了來使,激怒宋江,派史進與舊相識**李瑞立相見,被李瑞蘭父親告於程太守,史進被下死牢。吳用跑來用計,要宋江打汶上縣,宋江圍城,董平出戰,中計被俘。
董平因婚事與程、太守不和,投降宋江,引兵入城,奪得程太守女兒。 ●第七十回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盧員外攻打東昌府,因遇沒羽箭張清,吃了敗仗。
宋江前去助戰,被張清用石子打中壹十五員大將。 吳用教用糧草車子和船只賺張清出城劫糧,張清去搶水中船上糧食時被水軍頭領擒拿。
吳用又使人打進東昌府內。 張清被宋江義氣所動,願降。
又薦獸醫皇甫瑞上山。 ●第七十壹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忠義堂上做醮七日,每日三朝,懇求上蒼,拜求報應。
石碣天書,替天行道,忠義雙全;壹百0八人排座次,對天盟誓。 宋江在菊花會上酒醉賦詞,盼望招安。
武松、李逵大鬧菊花會,反對招安,宋江欲斬李逵,眾人勸阻,監之,宋江酒醒,悲念李逵,並說服武松、魯智深,要去招安。 宋東要私去東京觀燈。
●第七十二回 柴進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宵鬧東京 宋江、柴進扮做閑涼官,同戴宗、李逵、燕青來到李師師家,給錢,與之飲酒,李逵不滿而罵。宋江欲讓李師師啟奏皇上,李師師不懂;適逢此時皇上來了,宋江等三人商議要就此告壹道招安赦書,未商量妥,李逵用交椅打倒楊太尉,用火燒李師師家。
宋江等先自出城,吳用派人接了。李逵、燕青還在城內。
●第七十三回 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 李逵替狄太公捉鬼,殺了狄太公女兒和奸夫王小二。劉太公說他十八歲的女兒被宋江搶去了,李逵到忠義堂扯了杏黃旗,與宋江以頭相賭。
經對證後不是宋江,李逵負荊請罪,去牛頭山殺了強賊,救了劉女,回山。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 燕青往太安州和擎天柱任原相撲,使鵓鴿旋,把任原攛下獻臺。
住原徒弟起哄,李逵動怒相打,盧俊義等接燕青回山,不見李逵,派人去尋。 李逵到壽張縣縣衙,裝做縣官判案,放了打人的人,枷了吃打的人。
又去學堂嚇跑教師,嚇哭學生。被穆弘拖回。
天子聽了禦史大夫崔靖的啟奏,差陳宗善太尉去梁山泊招安,以拒遼兵。 ●第七十五回 活閻羅倒船偷禦酒 黑旋風扯詔罵飲差 。
5. 三國演義的資料《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壹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書語言生動、場面宏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說壹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壹部長篇小說,中國小說如何由短篇發展至長篇,這點我們要註意。原來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壹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誌》裏面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
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巨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到輾轉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壹部長篇小說,這是壹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
與由單壹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態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們註意。這種源出眾手的小說,後來還有神魔小說《西遊記》和另壹講史小說《水滸傳》。
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壹定的啟導作用。講史文學的源流,這部巨著本身的文學價值,以及它對後世的影響,都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壹、三國演義的思想傾向:擁劉反曹 1、擁劉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現; 2、擁劉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的,羅貫中繼承並將它熔鑄到了作品中,毛宗岡在修改時又加強了它; 3、擁劉反曹的內涵:反映了人們對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對暴政的意願;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統思想的反映。 二、劉備、曹操形象。
1、曹操:奸詐、殘忍、虛偽;雄才大略、遠見卓識;——這是壹個復雜的形象,羅貫中即寫其短,也寫其長,又不影響他的傾向性。 2、劉備: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時又有統治階級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虛偽壹面。
三、戰爭描寫。 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彜陵之戰 相似處:都是以弱對強、都用了火功、結局都是弱者勝。
不同的特點:鬥爭雙方的特點不同、面臨的情況不同等,使之寫來絕不雷同。 學習內容 壹、講史文學之源流 宋代說話技藝十分發達。
說話的演出地點不限於勾欄瓦肆,壹般村野寺廟也有演出。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藝人霍四究以“說三分”著名,說三分即講三國故事,而尹常賣以說五代史見稱,二人都是講史好手。
說話人無論是否高手,都需要講稿。當時有專門編寫講稿的“書會”。
書會中人既要編寫故事,就不能不具備較為深厚的文藝修養和廣博的歷史知識。說話人的稿本經過不斷潤色增刪,就有可能演變成為篇幅越來越長的小說。
宋代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錄說話四家: 說話有四家:壹者小說,謂之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說公案,皆是撲刀桿棒,及發跡變泰之事。
說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說經,謂演說佛書。
說參請,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
最畏小說人,蓋小說者能以壹朝壹代故事,頃刻間提破。 其中第四家為“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戰爭之事。”
說三國故事應屬於這壹類。 長篇小說《三國演義》可以說是直接或間接匯集了唐宋流傳的三國故事,特別是小說者所講“壹朝壹代故事”之講稿材料,是經過無數次增飾修改而成的作品。
下面提到的《全相平話三國誌》雖是元代產物,但它的祖本可能源自宋代說話人的手稿。 說話材料如何成為話本小說?大概說話人起初靠口耳相傳,不靠文本,但口耳相傳,容易忘記,故事越增飾,則內容越繁復,越不易記憶,唯有利用文字記錄下來,以免講說時遺漏。
文字記錄不斷整理,則篇幅越來越大。這裏有兩個小問題值得思考:壹是最初稿本可能會較為簡單粗糙,後來的整理增訂本可能較為繁富復雜,但刪節本卻相反;二是初稿壹旦鈔寫流傳出去,因為由不同的藝人或文人各自潤色演繹,同壹故事稍後可能出現眾多不同的版本。
這裏舉壹兩個例子說明。現存《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誌》三卷,是元朝英宗至治年間(1321年壹1323年)建安(在今福建北部)虞氏刊本,每卷卷首都刻“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誌”,壹般簡稱《三國誌平話》,原作者姓名已佚,學術界認為是元代講史藝人說話的底本。
這個本子現藏日本東京內閣文庫,有壹百三十八頁,每頁上下兩欄,左右兩頁合起來,上面為壹圖,下面為文字。說話人拿著這個本子,看圖覽字,可以口沫橫飛,隨機敷衍。
這不壹定是說話人的初稿,卻是壹個較早版本的稿子,可以看出它較為簡單粗糙的特點。另外壹個例子是《三分事略》,又題為《三國誌故事》,上圖下文,三卷,不題撰人,也屬建安書坊刻本。
雖然上、中卷首行題刻“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中”。
6. 三國演義是誰寫的羅貫中楔子生平梗概代表著作軼事評價1.楔子: 元末。
兵荒馬亂。 *** 與哀嚎傳響了整片苦難的中土。
壹個外號「湖海散人」的知識份子,在東原(山東),杭州,盧陵(江西)等地四處飄流,他拜「道行於時,匡濟斯民」的趙偕為師,他與許多說話藝人,雜劇作交遊,他到山東搜集在民間流傳的水滸英雄故事。他貼聽著生民的歌與淚,整理編寫出壹部部以民間話本,戲曲所材料的小說,其中,最受後人推崇的,便是以東漢末世為背景的《三個誌通俗演義》。
回第壹頁2.生平梗概: 羅貫中,壹名羅本,生於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 元代中期,由於滅宋戰爭的創傷逐漸平息,社會的經濟、文化重心也開始由北方轉移到了南方。
南宋的故都杭州不僅成為人口雲集、商業發達的繁華城市,也成為戲劇演出和「說話」藝術發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識分子、「書會材人」,如關漢卿、鄭光祖等等,都先後遷徙到了杭州壹帶。
身為小說兼雜劇作家的羅貫中,也必然受到這壹社會潮流的影響,成為這類南遷作家中的壹個。 羅貫中外號「湖海散人」,這個稱號就寄寓著漫遊江湖、浪跡天涯的意味。
大約在西元壹三四五~壹三五五年間,他來到了杭州。許多說話藝人在這裏說書,壹些雜劇作家,也在這裏活動。
羅貫中與誌同道合者為友。加上他對民間文學又極其喜愛,到了這裏,自然不願離開遠去。
也就這時,羅貫中結識了當時在杭州居住,但年齡他大二十歲左右的施耐庵。 羅貫中的籍貫又有「東原人」之說,這是他漫遊出晉後在「東原」(今山東省)客居過壹段時間的緣故。
他到這裏,是被當時社會上十分流行的梁山泊和宋江的故事吸引而來。他到那裏考察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搜集在民間流傳的水滸英雄故事材料。
這是他後來參與《水滸傳》編纂創作的壹個重要原因。關於「千聖姑」和「貝州王則」的故事,當時也在社會上廣泛流傳。
因此,羅貫中就在這壹帶對這個故事進行了搜集、整理,以至有《三逐平妖傳》之作。 約在西元壹三六Ο~壹三六三年間,「有誌圖王」的羅貫中來到了起事稱霸的張士誠那裏作客。
但是,張士誠並不重視知識分子,也不聽取他們的意見。至正二十三年(西元壹三六三年)九月,劉亮、魯淵等人紛紛離去,不久,羅貫中也離開了張士誠,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羅貫中又回到了杭州。
《三國誌通俗演義》的寫作,當在該年以後。這時,他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對歷史、對人生都有了比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備了創作《三國誌通俗演義》的條件。
到明太祖洪武三年(西元壹三七O年),羅貫中已寫了十二卷,之後卷數的寫作,是洪武四年以後的事了。 在羅買中寫作《三國誌通俗演義》期間,施耐庵從蘇州遷移到興化,並在洪武三年逝世。
為了紀念他的師友施耐庵,羅貫中在完成《三國誌通俗演義》之後,決定加工、增補施氏的《水滸傳》。成書於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間。
在加工、增補《水滸傳》的同時,羅貫中繼續創作歷史演義系列作品。 羅貫中在創作完了這些作品以後,已是六十幾歲的老人了。
他為了出版這些作品,於洪武十三年左右從杭州來到了福建,因為當時福建的建陽是出版業的中心之壹。但是,羅貫中的這壹目的未能實現。
大約在西元壹三八五~壹三八八年間,羅貫中活了七十歲,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裏盧陵逝世。回第壹頁3.代表著作: 《三國誌通俗演義》 羅貫中在長期民間傳說,民間藝人創作的話本,戲曲的基礎上,依據陳壽寫的《水滸傳》和裴松之註的正史材料,加上他自己的才學和經驗,才寫成部影響巨大的《三國誌通俗演義》。
《三國演義》成書之後,又經後人多次增刪、整理,現在最流行的,是清朝康熙年間毛宗崗修改的本子。 《三國演義》講的歷史故事,是東漢末年,壹八四年黃巾起義開始,到二八O年司馬氏統壹中國為止。
《三國演義》在描寫近壹百年的歷史故事,中不但揭露了封建地王階級對農民起義的殘酷鎮壓,而且揭露了他們之間各種政治、軍事和外交的激烈鬥爭。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民遭受的種種苦,難以及他們反對分裂,要求統壹的願望。
《三國演義》在描寫各封建統治集團的鬥爭中,全書貫穿了壹個擁蜀反魏,尊劉貶曹的中心思想。認為蜀漢是正統的,曹魏是篡逆的。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壹反陳壽《三國誌》的結構篇幅。在《三國誌》中,魏誌最多,三十卷,蜀誌最少,只有十五卷。
而在壹二O回的《三國演義》中,其中壹O四回講的故事,都涉及到蜀漢。在人物好壞的區別上,蜀漢是好人多,壞人少。
而在曹魏是人多,好人少,在對待各方人物的態度上,對蜀漢方面是以歌頌為主,對曹以批判為主。因此,在羅貫中筆下,劉備是「寬仁待民」的好皇帝。
他對百姓是「秋毫無犯,民皆感化」。老百姓歌頌他:「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
」進軍西川(即四川)時,壹路之上都受到百姓們的歡迎和擁戴。這是作者理想化了的「聖君」、「明主」。
而曹操詭詐殘暴的大奸臣。他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 《三國演義》提供了不少戰爭經驗和各種軍事科學知識,對戰爭的描寫,是很出的。寫官渡之戰,先介紹兩軍力量的對比。
袁紹兵多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