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為蘇軾寫壹句墓誌銘

為蘇軾寫壹句墓誌銘

1. 寫壹句關於蘇軾的詩句

寫壹句關於蘇軾的詩句 1.關於描寫 蘇軾的詩句

蘇子瞻哀辭

張舜民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裏壹招魂。

蘇軾的《江城子 密州出獵》其實就是蘇軾描寫自己的。

還有廖行之的《青玉案》 、張舜民的《蘇子瞻哀辭》這些吧。

廖行之 青玉案

片帆穩送扁舟去。又還踏、江湖路。回首京城舊遊處。斷魂南浦,滿懷裝恨,別後憑誰訴。

長歌擊劍論心素。有誌功名未應暮。自誦百僚端復許。歸來猶記,東坡詩語,但草淩雲賦。

張舜民 蘇子瞻哀辭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裏壹招魂。

2.寫蘇軾的詩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十年生死兩茫茫。 ——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題西林壁》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 蘇軾《和董傳留別》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3.蘇軾的詩句

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註釋]

1.望湖樓:在杭州西湖邊。

2.翻墨:像墨汁壹樣的黑雲在天上翻卷。遮:遮蓋,掩蓋。

3.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壹樣在船中跳動。

4.卷地風:風從地面卷起。

[詩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烏雲,想潑翻了的黑墨水壹樣地散開來,還沒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點像珠子壹樣,胡亂地往船上直濺直跳。

3) 忽然刮來壹陣大風,把滿天烏雲吹的無影無蹤。

4) 望湖樓下的水顏色和藍天顏色壹樣。

[解說]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壹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壹句寫黑雲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後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麽迅速,詩人用筆又多麽神奇。

4.求壹句有關蘇東坡的打油詩

蘇小妹以才擇夫婿,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個蘇小妹。

可說宋代四川的靈秀之氣盡革於蘇氏壹門,蘇小妹的父親蘇詢,哥哥蘇軾、蘇轍個個才高八鬥,所謂“壹門父子三詞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蘇小妹長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圓圓的臉蛋,烏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額頭,突出的雙顎,壹看就是壹副慧黠的樣子。

她從小就愛與兩個哥哥比才鬥口,壹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蘇軾滿腮胡須,肚突身肥,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不修邊幅,不拘小節,更是她鬥口的對象,於是整天在家口戰不休。壹天蘇東坡拿妹妹的長相開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額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嘻嘻壹笑,當即反唇相譏: 壹叢哀草出唇間,須發連鬢耳杏然; 口角兒回無覓處,忽聞毛裏有聲傳。 這詩譏笑的是蘇軾那不加修理、亂蓬蓬的絡腮胡須。

女孩子最怕別人說出她長相的弱點,蘇小妹額頭凸出壹些,眼窩壹些,就被蘇軾抓出來調侃壹頓,蘇小妹說蘇軾的胡須似乎又還沒有抓到痛處,覺得自己沒有占到便宜,再壹端詳,發現哥哥額頭扁平,了無崢嶸之感,又壹幅馬臉,長達壹尺,兩只眼睛距離較遠,整個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當即喜孜孜地再占壹詩: 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雲漢間; 去年壹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蘇軾壹聽樂得拍著妹妹的頭大笑不已。

蘇家兄妹戲諺起來,可說百無禁忌,常常是語帶雙關,任妳想像。 有年冬天,雪後初晴,蘇軾披壹件大裘袍坐在向陽的地方曬太陽,風吹過,裘毛拂動,蘇小妹在旁邊走過,看到這壹景象,當即說道:“風吹裘裘毛亂動。”

說完笑瞇瞇地看著蘇軾傻笑,壹副得意的神氣。她所站墻角的墻壁上正好也結了些冰雪,此時在太陽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順著墻壁直往下淌,蘇軾想也不想,順口就說:“陽照壁壁水直流。”

蘇小妹雖還年小,但已初解人事,當即羞紅了臉,狠狠地看了哥哥壹眼,飛快地跑開。還有壹次,蘇小妹正蹲在井邊剖魚,蘇東坡從外回來,騎馬經過,壹見,立即說道:“妹妹剖魚,蹲下來壹剖兩半!”蘇小妹猶豫了壹下,但終究忍不住,將頭微微揚起,半羞半嗔對哥哥說:“哥哥騎馬,跨上去又加壹鞭。”

蘇東坡有許多和尚朋友,宋代理學盛行,提倡明心見性之余,也使女性的地位大大下降,女子的人格飽受壓抑,除大力提倡女子裹腳之外更要求女子話不高聲,笑莫露齒,天天就躲在閨房中習那女紅,出嫁的那天頭上都還要頂壹塊紅布不讓別人看見。蘇家是讀書人家,見識有別,另外與蘇東坡交往的那些和尚是四大皆空,所以蘇東坡與那些和尚交談玩笑的時候,並不幹涉他那伶牙俐齒的妹妹在中間攪和,管她雅致也好,粗野也好。

壹天蘇東坡跟壹群和尚出外遊玩,蘇小妹亦步亦趨地跟著,突然看到壹個和尚在江中遊泳,載沈載浮,碧波中就好象壹個光溜溜的圓球滾動不已,蘇小妹少見多怪,看得興致盎然,謾聲說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滾葫蘆。”跟在她後邊的壹位主持僧也是個愛開玩笑的,當即對道:“碧紗帳內坐佳人,煙籠芍藥。”

這壹下扯開話題就不止不休,蘇小妹不甘示弱,再出壹聯: “僧眠錦被,萬花叢中壹葫蘆。” 主持立即對道: “女對青銅,半畝塘中兩菡萏。”

蘇小妹壹時為之語拙,正無可奈何,擡頭望見江心有個和尚在撐船,話題壹轉: “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 這聯有些難處,它是從“影子”落筆,必須要以“影子”對答才能貼切,主持不由得仔細推敲,終於說道: “佳人汲水,繩牽井底觀音。”

蘇小妹不甘心,再次發難: “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這次蘇小妹遇到了對手,主持僧迅速對道: “壹個佳人望月,人間天上兩蟬娟。”

在蘇東坡眾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關系最密切的壹位,他和蘇小妹鬥口也就百無禁忌。壹天佛印戲謔地對她說:“我有壹聯,敢請女施主對答”聯語是: “壹女孤眠,縱橫三只毛眼。”

蘇小妹是個女子,佛印知道她從來爭強好勝,與人對聯從不服輸,這次就選了這麽壹副充滿黃色情調的想逼蘇小妹無法開口,誰料到蘇小妹從來頑皮大膽,早和她哥哥對過類似的聯語,根本就不覺得怎樣,雖然開始難免有些臉紅,但壹想到妳出家人都敢說,我又有什麽不敢說的,便對道: “二憎同榻,顛倒四個光頭。” 佛印連連搖頭,自認失敗,連贊蘇小妹錦繡心機,才思敏捷。

壹次蘇東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壹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蘇東坡心中歡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壹堆牛糞。”

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蘇東坡心想這回讓佛印和尚吃了壹記悶虧,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訴蘇小妹,想不到蘇小妹卻說:“哥妳又輸了,試想佛印以佛心看妳似佛,而妳又是以什麽樣的心情來看佛印呢?” 蘇小妹漸漸長大了,仍是十分頑皮。

她的婚姻問題日益成為蘇氏父子考慮的問題,蘇小妹有才,人聰明,又不拘小節,頑皮甚至耍賴,長得又不是十分出眾,要找到壹個十分稱心如意的人來做丈夫比較難。 先是黃庭堅古道熱腸把王安石的兒子王雱介紹給蘇小妹,並樂顛顛地把王雱的得意之作拿來給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