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李賀簡介及人生經歷

李賀簡介及人生經歷

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壹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壹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壹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傳世作品

《高軒過》

《夢天》

《雁門太守行》

《致酒行》

《李憑箜篌引》

《秦王飲酒》

《野歌》

《馬詩二十三首》

《感諷五首》

《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

《老夫采玉歌》

《苦晝短》

《仁和裏雜敘皇甫湜》

《天上謠》

《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秋來》

《蘇小小墓》

《南園十三首》

《浩歌》

《羅浮山人與葛篇》

詩詞特點

李賀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遊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煉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雲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可以說,尚“奇”是長吉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良師益友韓愈所代表的韓孟詩派***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壹、《京城》、《嘲少年》等。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壹樣,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稱為"詩鬼"。

李賀故事

在中晚唐的詩人群中,李賀是突出的壹個。他弱齡早慧,七歲時就以詩名傳美京師,受到韓愈、皇甫菘等文章巨公的重視。但李賀短暫的二十七年生命中,卻是充滿了坎坷。

李賀的父親叫李晉肅,做過邊疆的小官,誰料到他的名字竟給兒子帶來了噩運。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八歲的李賀準備參加進士考試。他以自己壹首《雁門太守行》贏得國子監博士韓愈的贊賞,前途似乎充滿光明。

但李賀的才華早已引起了壹些妒賢嫉能者的不安,他們上書朝廷,說李賀父親名字叫“李晉肅”,因為“晉”與“進”同音,為了避諱,李賀不能考進士。而皇上自來就維護這樣的封建道德,於是竟剝奪了李賀參加進士考試的權利。

韓愈聽說後,憤憤不平,親自提筆寫了篇題為《諱辯》的短論,為這位文壇奇才辯理,文中這樣寫道: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能為“人”乎?

這篇文章寫得犀利有力,但是,同千百年來的“孝道”相比,它也無疑是以卵擊石。李賀最終無法通過進士考試求取功名,只在太常寺當過兩年多奉禮郎的小官,這使他感到十分屈辱。元和十八年(公元813年),他辭官回到家鄉的南園,過了三年,患病死於家中。

李賀短促的壹生,懷才不遇,遠大抱負無法施展,心情十分抑郁,便把全部精力傾註在詩歌創作上。但在內心深處,他卻深深地為自己未酬的壯誌遺憾,不滿自己與詩書筆墨為伴,他的(南園》組詩中第五首寫道: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詩的意思是:是好漢男兒為什麽不佩帶上吳鉤,去收復關山失陷的五十州郡?請妳到淩煙閣上看看,那裏畫著的功臣,哪個是書生呢?淩煙閣是唐朝皇宮裏的殿閣,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畫家閻立本繪長孫無忌、魏微等二十四功臣的圖像於淩煙閣上,以表彰他們對國家的貢獻。

《南山》組詩之六寫道: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詩的意思是:破曉時分,玉弓似的殘月照在窗簾上,自己每晚尋章摘句李賀簡介,做著雕蟲小技的營生,實在無聊。難道不見遼東渤海壹帶,戰亂連年,即使寫了像宋玉那樣好的悲秋文章,又有什麽用場?

讀著這些飽含不平之氣的詩篇李賀簡介,我們怎能不為這位天縱奇才而嘆息呢?

李賀惜時

唐代的著名詩人李賀,少年時即有詩名,十八歲至洛陽為韓愈所愛重,但在考取功名上很不順利。後來只做過低微的官職,年僅三十七歲就因病去世。詩人的壹生是短暫的,但在唐代群星璀璨的詩歌王國裏,李賀是壹顆劃過長空的耀眼的流星。他是韓愈詩派中最有創造性的年輕詩人。

李賀是壹位遭遇不幸的天才詩人,但他懂得珍惜有限的生命。小時候,他就很有抱負,吟詩明誌:“少年心事當那雲。”(《致酒行》)他酷愛讀書,勤於寫作,就連出門騎在驢上的時候,也經常見他吟哦思考。母親曾十分疼愛地責備他:“妳壹定要把心血嘔出來才罷休嗎?”

當時,壹些貴族紈絝子弟,整日裏金鞍肥馬,花天酒地,綾羅香衫,招搖過市。年輕的李賀非常看不慣,寫了壹首《啁少年》的詩,殷切勸誡他們自愛惜時,詩中寫道:

少年安得長少年,海波尚能變桑田。

榮枯遞傳急如箭,天公不肯於公偏。

莫道韶華鎮長在,發白面皺專相待。

詩人規勸那些少年們不要虛度光陰。他指出:“少年安得長少年,海波尚能變桑田。”歲月陡轉,光陰似箭,時間老人對每個人都是公正的。不要說美妙的青春年華是永駐的,生命的年輪不是沒有止境的,發白面皺也非遙遠的事情。

李賀惜時如金,醉心創作,他留於後世的二百多首詩作,都是嘔心瀝血的藝術結晶。詩人用自己的獨特創造實現著生命的價值,他終於在詩歌的王國中獲得了永生。

後世紀念

墓地李賀死後葬隴西(今在甘肅省隴西縣昌谷鄉袁家灣) ,俗稱“學士墳”。

李賀墓碑文《鞏昌府誌》記載:“仁壽山在南壹裏,其山系秦嶺支脈,逶迤千余裏,至郡之陽而止。右有懸泉,如匹練,近無矣。其上有文昌閣、魁星樓,其背有李賀墓。”[25] 乾隆版《隴西縣誌》亦載:“仁壽山在城西南裏許……其上有李賀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興修農田水利時墳丘被毀。

李賀故裏

宜陽李賀廣場位於三鄉鄉境內,距洛陽74公裏,距宜陽縣城39公裏,交通便利。主要布局是:故居大門、正房、李賀書房、李賀父母所居小院、後花園、李賀詩社等幾個部分。

李賀故裏五花塔宜陽三鄉村東的連昌河源於陜縣,自西北向東南穿谷而過,經洛寧縣東北境入宜陽三鄉,註入洛河,昌谷就在連昌河與洛河的匯合處,昌谷之名即以連昌河谷而得。舊《宜陽縣誌》載:“長吉(李賀)多才,棲息昌谷”。在李賀的詩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谷為題的作品。據《南園十三首·其二》的“宮北田塍曉氣酣”句,宮即連昌宮,為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建,又有連昌宮(又名玉陽宮)、蘭昌宮之稱。連昌宮的遺址,就在連昌河谷,李賀的故宅離連昌宮不遠。西有“漢剎雲山”(光武廟),南有女幾山隔河相望,有名的五花寺塔矗立於連昌河西岸。當年的眾多權貴名人,如武則天、唐玄宗、張九齡、岑參、韓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在這裏都有吟詠唱和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