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詩格律標準格式如下:
1.平起仄收不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仄收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平收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入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舉例說明: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平平仄仄平平仄),二十三年棄置身(仄仄平平仄仄平)。
懷舊空吟聞笛賦(仄仄平平平仄仄),到鄉翻似爛柯人(平平仄仄仄平平)。
沈舟側畔千帆過(平平仄仄平平仄),病樹前頭萬木春(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聽君歌壹曲(仄仄平平平仄仄),暫憑杯酒長精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詩簡介及其與七言絕句區別
七言律詩簡介:
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壹種體裁,簡稱七律,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詩歌,律詩屬於近體詩範疇,因其格律嚴密,故名。
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壹步發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七言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壹,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壹聯,***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代表作品有崔顥的《黃鶴樓》、杜甫的《登高》、李商隱的《安定城樓》等。
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的區別在於:
1、句子數量不同:絕句規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
2、起源不同:七言絕句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於唐代。七言律詩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
3、格律不同:七言絕句屬於格律要求比較嚴格的近體詩。七言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壹,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壹聯,***四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