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1)高,有仙則名(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7)。談笑有鴻儒(8),往來無白丁(9)。可以調素琴(10),閱金經(11)。無絲竹(12)之(13)亂耳(14),無案牘(15)之勞形(16)。南陽(17)諸葛廬(18),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19)?
斷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註解
(1) 在:在於,動詞。 (2) 名:名詞作動詞,出名。 (3) 靈:形容詞作動詞,靈異,神奇,也有靈氣的意思。 (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詞,這。是: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 (5) 惟:只有,只要。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氣,古代常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這裏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眼簾。說明來拜訪劉禹錫的人少。草色入簾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態,渲染了恬靜的氣氛。 (8) 鴻儒:即大儒,此指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9) 白丁:平民。這裏指沒有什麽學問的人。 (10)調(tiáo)素琴:調,調弄,這裏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1)金經:古代用泥金書寫而成的佛經,泛指佛經。 (12)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裏指奏樂的聲音。 (13)之:助詞,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 (14)亂耳:使耳朵擾亂(使動用法)。亂:使……擾亂 (15)案牘(dú):官府的公文。牘,①古代寫字用的木簡。②文件;書信。 (16)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17)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臥龍崗中隱居躬耕。 (18)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雲,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有什麽簡陋呢?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無實義。全句意為“有何陋”。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裏,就不簡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著“君子之居”的意思。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20)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端莊
譯文
山不在於它的高度,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在於它的深度,有了龍就有靈氣了。這(雖)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綠色的苔蘚爬上臺階,使臺階變得翠綠;草的顏色映入竹簾,使整個屋子變得青蔥。與我談笑的都是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我住在這裏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勞累。我的屋子就好比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這有什麽簡陋的呢?”
寫作特點
最突出的藝術手法的比興。文章開頭運用“山”“水”類比,引出陋室,點明主旨。(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龍比自己)
作品主題
從主題看,《陋室銘》通過對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壹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追求聲色娛樂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發展成為壹種文體,這種文體有用韻的特點。 劉禹錫所作散文簡練深刻,自成壹家。《陋室銘》是他的壹篇傳世傑作。從題目看,作者是在贊美陋室,為陋室作銘,其實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誌。本文運用借物抒情、托物言誌,通過對陋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貧樂道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作者不慕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節操。
立意
從立意看,《陋室銘》以襯托手法托物言誌。並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壹面,而"不陋"是因為"德行",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主題思想
全文81字,可說是字字寫陋,又字字透著不陋。開篇16字,為全文寫不陋奠定了基調。“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從表面看來,“仙”與“龍”是為山、水增色彩,實則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卻那般富有充實:“鴻儒”、“金經”、“素琴”,不單從交往、學習、愉悅幾方面描寫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鴻、金、素”三字內涵之豐富,也是與陋無緣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氣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榮華富貴(無絲竹之亂耳),也不是功名利祿(無案牘之勞形),而是心之潔,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將其陋室比作“諸葛廬”、“子雲亭”,樹立榜樣,意在自勉,更表現出了作者安貧樂道之心,所以說“何陋之有”。 這篇銘文運用托物言誌的表現方法,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生活態度,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寫陋室的詞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讓人體會不到壹點“陋”意,給人更多的則是郁郁蔥蔥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滿了勃勃生機。真是陋室不陋。 全文僅81字,有三層意思。第壹層(第1~3句),運用類比點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山”、“水”喻“室”,以“仙”、“龍”喻“室主”,點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第二層(第4~7句),描寫居室環境、來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內涵:幽美清雅的環境,反映室主人寧靜淡泊的心境;學問淵博的來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恬然自適的生活,則表現主人安貧樂道的情趣和對世俗生活的厭棄,從而點明了“德馨”是“陋室不銘”的原因。第三層(第8~9句),把自己的陋室與“諸葛廬”、“子雲亭”相比,並以孔子的話結束全文,含蓄的表達了作者以君子自況的高雅情趣,與開頭“惟吾德馨”遙相呼應。
表達方式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於“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統領全篇。 從表達方式看,《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於壹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陋室銘》的寫作技法運用繁雜,在區區八十壹字內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借代類比等手法,而且押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壹曲既終,猶余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 從句式看,《陋室銘》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給人壹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但《陋室銘》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銘》是駢散結合,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文章壹韻到底。 從線索看,《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文的始終:開頭引出"惟吾德馨",而後又以居室環境、往來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後又以"諸葛廬","子雲亭"的"何陋之有"映襯"惟吾德馨"。這都是作者的主觀感受。
寫作手法
文章借助陋室說理,以抒情的筆調表明作者高潔的品格,事中見理,景中顯情,誠可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這樣就把作者的閑情逸事,居室美景寫得含蓄生動而意韻悠遠。 文章巧於用典。如借“諸葛廬”、“子雲亭”以自況,且引孔子之語——“何陋之有?” 說明陋室“不陋”,從而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 總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標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業律已,表現為壹種對人生失意與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惟其如此,我們與其視其為壹篇闡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說這是壹首贊頌陋室以顯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詩。
第壹部分
(1—3句):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引入正題,既顯得出手不凡,也為以後的陋室歌頌功德埋下了伏筆。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淺,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麽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麽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壹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似有些突兀,但回頭壹看,卻又渾然壹體,因為上面的對比句恰好為這句的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復思考的,絕對不是壹時的靈感沖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接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復推敲了。
第二部分
(4—7句): 這幾句寫陋室環境與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完全是作者對於道德品質高尚之士的生活總結。在前面幾句的生花妙筆明了作者的誌趣後,讀者的思緒也進入了佳境,此時明理,讀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階綠的淡雅之色,隱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馬上以青色入簾青的生機盎然點明恬淡中充滿生機的仙活生活狀態,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交朋識友,皆是同道高潔之士,撫琴研經,生活從容多滋味。遠離嘈雜的音樂,遠離傷神的公務,這種閑暇的生活實在讓人羨慕。這種既像隱士,又存在塵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羨慕的,也是凡夫俗子們向往的。通過這幾句的描寫,我們看到了是壹幅神仙的生活畫卷,表達了陋室主人雅致淡泊的生活情趣。 註:第六句為正面描寫,看出作者從容淡定;第七句為反面描寫,寫出作者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第三部分
(8—9句): 結句引用“孔子雲: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說明陋室“不陋”。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用聖人肯定的操守來規範要求自己,也許就是劉禹錫對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最高要求。這樣的結句,不說其中的內容是何種意思,但結合題意,卻是妙手天成。因為封建禮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標準為最高道德標準的,孔聖人的肯定,也就為他道德品質的論註下了最好的定論,論文當有論據,而引孔聖人言作為論據,無疑在當時是最好的論據,充分而不可辯駁。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作者借這南陽的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諸葛亮與楊雄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這二人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們壹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不陋。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壹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閑居隆中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揚雄呢?卻是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於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後世的典範。劉禹錫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的意思。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又想逢明主壹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於平淡的那種誌向吧。這結合劉禹錫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可以說,這篇短文表現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甘於淡泊、不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與權貴同流合汙的高潔清峻的品格。
重點詩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體現陋室環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體現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體現作者活動情趣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全文中畫龍點睛的句子:孔子雲: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