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昌齡所寫的《從軍行》的意思如下:
在烽火臺的西邊高高地聳著壹座戍樓,黃昏時分,獨坐在戍樓上任憑從湖面吹來的秋風撩起自己的戰袍。
此時又傳來壹陣幽怨的羌笛聲,吹奏的是《關山月》的調子,無奈著笛聲更增添了對萬裏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軍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聲,總會激起邊關將士久別懷鄉的憂傷之情。
紛雜的樂舞與思鄉的愁緒交織在壹起,欲理還亂,無盡無休。
原文:
《從軍行》唐·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裏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從軍行》賞析
這組詩以內容相關的七首詩形成連章,反映了復雜豐富的邊塞生活。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此詩雖寫愁緒,但融景於情,境界壯闊。在詩人筆下,百尺高樓、迢迢海風、萬裏關山,無不盡染愁緒,充分體現了主人公悲塞天地的巨大張力和強烈的感染力。
此詩構思新穎,多次轉折,前三句與結句是壹大轉折,其中“換新聲”與“舊別情”為壹小轉折,“總是”二字狀愁緒的強烈,亦頗傳神。這不僅使詩歌奇想層出,亦表現出詩人“緒密而思清”的藝術特色。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從軍行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