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壹首《寒食野望吟》描寫了當時墓祭之情形: 《寒食野望吟》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清明日貍渡道中》 範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裏,柳臥水聲中。 石馬當道立,紙鳶鳴半空。(土番)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這首五律有如廣角鏡頭,攝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書生們瀟灑的遊春,空中風箏爭鳴,鳥雀啄食(土賁)間祭品。哀歡相映,這真是壹個極具特色的節日。不過,清明墓祭淒清悲切固然有,但至唐宋,宴樂遊賞的風氣也已形成。 唐詩人顧非熊的壹首《長安清明言懷》詩道盡其間關系: 《長安清明言懷》 明時帝裏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 至唐代,寒食清明祭掃墳塋的習俗已經合二而壹了。時值三春大好時光,清明墓祭這種戶外活動業已具備冶遊的條件。唐宋元明如此,清及晚近也不例外。晚近以來,這種風習還是很盛的。求神拜佛可視作迷信,作為者心裏也免忐忑,祭掃先塋則不,行此舉之人肚子鼓鼓象有許多理由,怎麽做也都心安理得。於是,北方便荷擔挑盒,南方便行船載酒,熱熱鬧鬧地上墳去。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裏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壹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 唐李嶠 遊客趨梁邸,朝光入楚臺。 槐煙乘曉散,榆火應春開。 日帶晴虹上,花隨早蝶來。 雄風乘令節,餘吹拂輕灰。答案補充
清明節對聯 [2]春風重拂地;佳節倍思親。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 三月光陰槐火換;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馬上紛桃雨;喜見樹前鬧杏花。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槐火光陽春替換;杏花消自雨傳知。 睹物思親常入夢;訓言在耳猶記心。 山清水秀風光好;月明星稀祭掃多。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禁火今年逢節早;飛花鎮日為誰忙。 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 春風已解千層雪;後輩難忘先烈恩。 有胸中韜略無窮 流水夕陽千古恨; 春風落日萬人思 落花殘日幾多愁答案補充
清明節詩歌 《清明速寫》 太陽離開東方的懸崖已經很久 風在樹枝上打滾,我們看見 雨燕像壹塊海綿,在空氣中 吸吮著昏暗的水聲 我們走上山野,去完成活著的人 壹項應盡的義務,迎面擁抱我們的 是千姿百態的愛,無形的手 這使得我們,更加孤獨 我們來到這生的邊緣 在壹片幽暗的心情裏,舉杯飲淚 為自己而哭,利用對死者的回憶和悲痛 而他們說:活著,妳們已經足夠 答案補充
《祭魂》 死者的節日,淚水的狂歡節 鞭聲、貢果和香燭已構成 風景壹片 我們從拘謹的許多木架子中走過 那些靈魂擠靠在壹起 仿佛為了溫暖 彼此靠近 這些靈魂安謐無聲 在各自的匣子裏 緬懷曾經走過的街道、熟人 某壹件事,以及 早年無法得到的愛情 如今身子已被鋸過 被雕刻過,油漆過 不同於先前 聽呵,鞭炮聲不絕,像許多人用手 猛擊擺著空瓷碗的桌子 另壹種表達方式是 我們將各種感情 骰子壹般投到桌面上 然後壹把收起 發出同壹種聲音 哦潔白的骨灰,道德的極品 這些靈魂已不再使用 語言、動作和眼睛 他們早把生命打掃幹凈 不再迎候客人,不再出借 他們尚存的壹些呼吸 -------------------------接下面答案補充
接上面------ 是我們時長時短的回憶 今天我們帶來的 糕點與水果,貨真價實 在他們看來,如同夢中的壹個人 在做各式的夢 間接的事物,豐美的幻想 吃吧,這就是生活 觸手可摸 穿過火焰,這些靈魂如鳥 已經安巢,在壹個自足的匣子裏 不分春夏秋冬;他們開始懊悔了 這些久被禁錮的靈魂 多麽渴望如粉塵 在天地間,如風中的雨水 或樹間篩落下來的光線 看哪,輕煙四起,我們看見 真摯的懷念,已漫成大霧 壹年壹度,在臺階上 在草坪間,這些匣子 被我們所崇拜,被淚水所揩擦 而香燭像我們的悲哀 逐漸燃成灰燼 彼此靠近 仿佛為了溫暖 那些靈魂擠靠在壹起 我們從拘謹的許多木架子中走過 風景壹片 鞭聲,貢果和香燭已構成 死者的節日,淚水的狂歡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