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在意象的主要類型中,興象的基本特征是

在意象的主要類型中,興象的基本特征是

在意象的主要類型中,興象的基本特征是天然。

在中國的詩歌創作中,意象的類型多樣,而興象是其重要的壹種。雖然關於興象的定義有所不同,但普遍認為其基本特征在於其天然性。

興象,這個概念最初由唐代詩人司空圖在其《二十四詩品》中提出,它指的是詩歌創作中通過自然景物或物象的描繪,引發讀者對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的聯想和感受。

這種自然景物的描繪並非簡單的寫實,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和感受,使得詩歌的意象既有自然的生動性,又有情感的豐富性。

比如,在李白的《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通過對月光的描繪,引發了讀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這裏的“明月”就是壹個典型的興象,它既描繪了自然的景象,又引發了讀者對家鄉的情感聯想。

意向的起源:

1、意象理論在中國起源很早,《周易·系辭》已有“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之說。不過,周易之象是卦象,表現為陽爻和陰爻兩種組合符號,這兩種符號組合成六十四卦,原本是用來記錄天地萬物及其變化規律的,後來發展到歷史、哲學範疇。

詩學借用並引申之,“立象以盡意”的原則未變,但詩中之“象”已不是卦象,而是具體可感的物象。“這種創造意象的能力,永遠是詩人的標誌。

2、比喻是詩歌(文學)的重要手段,明喻在荷馬的詩中比比皆是。亞裏士多德最早指出隱喻是詩歌之本。”所謂明喻或隱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稱之喻象(由比喻產生的形象)。

黑格爾關於美與藝術的定義,與詩的意象理論也是相通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藝術的內容就是理念,藝術的形式就是訴諸感官的形象,藝術要把這兩個方面調和成為壹種自由的統壹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