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壹首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壹首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壹首》的原文如下:

仲夏六月,時雨三旬。我居東南,地勢卑濕,常如濕蒸,草木皆萎,人苦炎毒。忽見壹枝,百蕊千花,清香可愛,色似玉簪。不知其名,以意名之曰玉雪。

此花初發,盛麗如雪,地白如霜。微風忽來,香氣襲人,如夢如幻。予因對花臨水,飲酒賦詩,名曰玉雪亭。詩成之後,意猶未盡,乃邀子由同來壹觀。

子由壹見此花,大加贊賞,因見花瓣有微瑕,色稍暗淡,疑為蜂蜇之痕。予聞之,大笑不已。遂與子由議論紛紜,或言此花之美,或言其香之清,或言其色之淡,或言其瑕之美。

議論未已,予忽有所悟,乃對子由言曰:人之於花,猶人之於人。花有瑕疵,人亦有不足。蓋天下之事,無全美者。唯求其美者,亦有所偏頗。是故君子之於物也,宜以全心視之,而不可好求其美也。

子由聞之,默然有得,因點頭而微笑曰:兄長之言,深得我心。自此之後,我與子由觀花飲酒,盡歡而散。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壹首》表達的情感:

1、詩歌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和贊美。在第壹首詩中,蘇軾描述了玉雪花的美麗和香氣,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花的形態、顏色和氣息,展現了他對自然之美的熱愛和欣賞。這種對自然之美的贊美也貫穿於整組詩歌中,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向往。

2、詩歌表達了對人生不足的接受和理解。在第四首詩中,蘇軾通過描寫玉雪花的瑕疵,表達了人無完人的道理。他認為,就像玉雪花有瑕疵壹樣,人類也有不足之處,我們應該接受和理解這種不足,而不是過分追求完美。這種接受和理解的態度也體現在其他幾首詩中,體現了蘇軾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3、詩歌表達了對親情的珍視和懷念。在最後壹首詩中,蘇軾回憶起自己和弟弟子由小時候在園中玩耍的情景,表達了對那段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親情的珍視。他通過描寫園中的草木,回憶起自己和弟弟之間的親情和童年記憶,讓人感受到他對親情的深深眷戀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