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歌民歌
(壹)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二)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三)
放馬兩泉澤,忘不著連羈。
擔鞍逐馬走,何見得馬騎。
(四)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五)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後別雄雌。
註釋:
1、捉鞭:拿起馬鞭。捉:抓、拿。
2、蹀座:偏義復詞,取座義。蹀:行;座,同坐。
3、長笛:指當時流行北方的羌笛。
4、擐:系,拴。
5、羈:馬籠頭。
6、逐:跟隨。
7、孟津河:指孟津處的黃河。孟津:在河南孟縣南。
8、郁:樹木茂密狀。
9、婆娑:盤旋舞動,此指楊柳隨風搖曳的樣子。
10、虜家兒:胡兒,古代漢族對北方少數民族之貶稱。
11、蹕跋:快馬飛奔時馬蹄擊地聲。
12、黃塵:指快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
13、別雄雌:分高低、決勝負。
賞析:
《折楊柳歌辭》,《樂府詩集》收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五首,內容相貫,主要為征人臨行之際與其情人相互贈答之詞。折楊柳是古代送別的習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為留念。
第壹首是寫行客告別親友遠行之際,上馬理當揮鞭啟程,可他卻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壹枝楊柳。柳者,留也,在古代習俗中是作為惜別的象征。這壹細節,正表現出其依依惜別的心情。而此時更傳來了悠悠長笛之聲,豈不更令人悵惘,別情難抑!詩前三句純用敘事代抒情,不明言離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長笛象征離情的事物意象作墊襯,逼出最後壹句愁殺兩字。
第二首中,愁不樂點出與郎經常離別,故女子大發奇想,希望成為心上人的馬鞭,終日伴隨情郎身邊。詩蘊藉有致,頗帶南方吳聲西曲的柔情;但又頗有不同,願作郎馬鞭的癡想就明顯帶有北方器物的特征。詩以剛健之筆抒溫婉之情,於爽健之中寓纏綿之情致。
第三首是寫放馬的情形。馬不戴羈,人扛馬鞍,人隨馬走,然後提出疑問何見得馬騎,怎麽不見妳騎馬呢。遠離故鄉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沈重的,對未來充滿了迷惑與不解。
第四首詩寫征人遙望漫漫征程,對此行懷有隱憂。此詩應當註意兩點:(壹)作者當是北方少數民族,或為鮮卑,或為其他,雖已難深究,但其顯然習慣於北方大漠生涯,來到中原沃土為時未久。故遙望之際,對楊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覺新鮮。郁婆娑三字十分傳神,令人想見垂柳成行、依依搖曳之美景。此種景物描寫,在北歌中極為罕見。(二)此詩當原用北族語言,經過漢譯。虜家兒者,即出諸漢人譯筆,北方民族斷不會用此貶詞自稱。至於詩中透露出其時南北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視。
第五首詩是寫壹場激烈的馬賽前的情景。賽馬場上,人強馬壯,躍躍欲試。作者不禁感嘆:健兒要獲勝,必須依靠駿馬;但快馬要顯示出其善奔,亦須依靠騎術高明的健兒。兩個須字,突出了人馬互相依賴的重要關系。蹕跋黃塵,動人心魄,展示出萬馬奔騰的壯闊景象。這是作者的揣想之辭,故雲然後才能決壹雌雄。詩有議論,有描寫,場景闊大,給人壹種陽剛的美感。
夏商民歌 擊壤歌
《擊壤歌》
夏商民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註釋:
1、《藝文類聚》作:帝何力於我哉!《樂府》、《詩記》同。《初學記》作:帝於何有於我哉!《太平禦覽》或作:帝何德於我哉!
譯文:
白天出門辛勤地工作,
太陽落山了便回家去休息,
鑿井取水便可以解渴,
在田裏勞作就可以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多麽愜意,
遙遠的皇帝老和我也不希罕嘍!
有什麽關系呢?
賞析:
擊壤歌是壹首淳樸的民謠。據《帝王世紀》記載: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九十老人,擊壤而歌。這位八九十歲的老人所歌的歌詞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擊壤歌》。
這首民謠描繪的是在上古堯時代的太平盛世,人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太陽出來就開始幹活,太陽落下就回家休息,開鑿井泉就有水飲,耕種田地就有飯吃這反映了農耕文化的顯著特點,是勞動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實寫照。
對於這首歌謠的最後壹句,帝力於我何有哉,帝力歷來有兩種解釋。壹種認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說,人們的自給自足、衣食無憂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勞動得來的,而君王對此並沒有什麽作用,歌者反問:帝王的力量對我來說又有什麽作用呢?當然,如此閑適安康的生活,並不是真的與帝王壹點兒關系都沒有,因此也有評論雲:能使民安其作息、飲食即帝力也。得末句翻空壹宕,調便流逸。另壹種解釋是把帝力解釋為天帝的力量,從而突出了此歌謠反對天命論的色彩,歌者感嘆:老天爺對我來說有什麽用呢?
不管持哪壹種解釋,這首民歌的主題都是贊頌勞動,藐視帝力。
《擊壤歌》也許是中國歌曲之祖。清人沈德潛《古詩源》註釋說:帝堯以前,近於荒渺。雖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偽撰,其事近誣。故以《擊壤歌》為始。
折楊柳
楊炯 折楊柳
邊地遙無極,征人去不還。秋容雕翠羽,別淚損紅顏。
望斷流星驛,心馳明月關。槁砧何處在,楊柳自堪攀。
賞析
楊炯(650-約695)唐代詩人。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縣)人。十歲舉神童,待制弘文館。二十七歲應制舉及第,補校書郎。公元681年(高宗永隆二年)充崇文館學士,遷太子詹事司直。恃才傲物,因譏刺朝士的矯飾作風而遭人忌恨,武後時遭讒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公元690年(天授元年)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公元692年(如意元年)秋後出為婺州盈川縣令,死於任所,故亦稱楊盈川。與王勃、駱賓王、盧照鄰齊名,世稱王楊盧駱,為初唐四傑。工詩,擅長五律,其邊塞詩較著名。有《盈川集》,存詩33首。
雜曲歌辭·秋夜長
王勃 雜曲歌辭秋夜長
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層城綺閣遙相望。
遙相望,川無梁,北風受節雁南翔,崇蘭委質時菊芳。
鳴環曳履出長廊,為君秋夜搗衣裳。纖羅對鳳凰,
丹綺雙鴛鴦。調砧亂杵思自傷。思自傷,
征夫萬裏戍他鄉。鶴關音信斷,龍門道路長。
所在天壹方,寒衣徒自香。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典,凝練,內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 歌的傷感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