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創作風格、創作背景是正確把握作品感情基調的前提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中國當代詩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於1989年1月13日,兩個月後,海子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海子的生前至友西川所說,海子是壹個有著自殺情結的人,死亡的意象是他的詩中壹個重要的命題,而表現其最後自殺意識尤切的,無疑是他自殺之前的最後幾首詩之壹,也就是作於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個海子》
在春天,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就剩下這壹個,最後壹個/這是壹個黑夜的孩子,沈浸於冬天,傾心死亡/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
在這裏,海子無疑發出了死亡的宣告,這是壹個悲傷的海子,陷於死亡而不能自拔;這是壹個絕望的詩人,壹個破滅而無任何希望的靈魂
大風從東刮到西,從北刮到南,無視黑夜和黎明/妳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麽意思。
由此可見,海子所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能理解為詩人對塵世生活的向往,這樣的生活只能存在於詩人的幻想中。
二、研讀文本是正確把握作品感情基調的關鍵
之所以叫做“研讀”是為了區別於走馬觀花式的閱讀。
現代詩歌的“詩眼”有時就藏在詩歌的題目中,作品的感情基調也就集中體現在題目中。所以研讀文本就應該從解題入手。正如前文所述,“面朝大海”並不能看見“春暖花開”,或者說,當抒情主人公“面朝大海”的時候,他看見的“春暖花開”就只能是海市蜃樓,因為大海上沒有“春暖花開”,“春暖花開”只能是在“我”的身後。“我”幻想,“我”憧憬,卻始終不能面對。而詩人沒有言明的“身後”卻是壹語成讖。
再看正文,詩中三次出現的“從明天起”、“願妳”以及詩歌最後壹句的“我只願”是教師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作品感情基調的關鍵。“餵馬,劈柴,周遊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壹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幅圖景即便是塵世生活,也是壹種充滿詩意的田園牧歌式的塵世生活:實在卻不乏閑適,清苦卻不乏浪漫。如果抒情主人公真的可以在這幅圖景的感召下走出封閉,擺脫孤獨,那麽的確可以算作“壹個幸福的人”了。但是這壹切憧憬卻被“從明天起”限制住了,“從明天起”意味著“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今天的註定孤獨、暗淡,註定無法融入塵世的幸福生活。
接下來,抒情主人公把三個最世俗化也是最真摯的祝願留給了陌生的世人:“願妳有壹個燦爛的前程/願妳有情人終成眷屬/願妳在塵世獲得幸福”,卻以壹句“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最終把自己隔絕到了塵世生活之外。“只願”兩字猶言幸福是妳們的,“我”情願獨面大海,背對世俗。他把幸福的祝福給了別人,自己卻難於在塵世找到幸福生活。
賞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如此,賞析其他現代詩歌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