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古詩詞常見典故

古詩詞常見典故

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誌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如“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王昌齡《從軍行... 後以此為不顧國家存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

1、哀鴻。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

《詩經·小雅·鴻雁》:“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比哲人,謂我劬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絕。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

2、秦晉。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壹折: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3、桑梓。桑梓,代指家鄉。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躬敬止。”是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對它要表示敬意。後來人們用來喻指故鄉。

毛澤東·《七絕》: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4、寒食。寒食,清明節前壹天或兩天。

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

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5、采薇。采薇,代指隱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之後,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終餓死。後以此喻隱居避世。

王績·《野望》: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6、三徑。三徑,指隱居生活。

西漢末,兗州刺史蔣詡隱居後,在院子裏竹下開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後來,三徑便成了隱士住處的代稱。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