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冬天有霧的詩句

關於冬天有霧的詩句

1.描寫冬天霧的詩句 古詩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朝代:五代作者:李煜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壹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霧朝代:唐代作者:李嶠曹公迷楚澤,漢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靜,丹山霽色明。 類煙飛稍重,方雨散還輕。

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詠霧朝代:唐代作者:蘇味道氤氳起洞壑,遙裔匝平疇。

乍似含龍劍,還疑映蜃樓。 拂林隨雨密,度徑帶煙浮。

方謝公超步,終從彥輔遊。淩霧行朝代:唐代作者:韋應物秋城海霧重,職事淩晨出。

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才看含鬢白,稍視沾衣密。

道騎全不分,郊樹都如失。 霏微誤噓吸,膚腠生寒栗。

歸當飲壹杯,庶用蠲斯疾。

2.形容冬天霧的詩詞

描寫霧的詩句

1. 淩霧行 (韋應物)

秋城海霧重,職事淩晨出。才看含鬢白,稍視沾衣密。道騎全不分,郊樹都如失。霏微誤噓吸,膚腠生寒栗

2. 霧 (李嶠)

曹公迷楚澤,漢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靜,丹山霽色明。類煙飛稍重,方雨散還輕。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3. 詠霧 (蘇味道)

氤氳起洞壑,遙裔匝平疇。乍似含龍劍,還疑映蜃樓。拂林隨雨密,度徑帶煙浮。方謝公超步,終從彥輔遊。

4. 水亭夜坐賦得曉霧 (李益)

月落寒霧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囀木散,山澤壹蒼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猶當依遠樹,斷續欲窮天。

5. 詠霧 (董思恭)

蒼山寂已暮,翠觀黯將沈。終南晨豹隱,巫峽夜猿吟。天寒氣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訪公超市,將予赴華陰。

6. 樂天是月長齋鄙夫此時愁臥裏閭非遠雲霧難披 (劉禹錫)

風光徒滿目,雲霧未披襟

3.描寫冬天霧的詩句有哪些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壹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朝代:唐代

作者:李嶠

曹公迷楚澤,漢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靜,丹山霽色明。

類煙飛稍重,方雨散還輕。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詠霧

朝代:唐代

作者:蘇味道

氤氳起洞壑,遙裔匝平疇。乍似含龍劍,還疑映蜃樓。

拂林隨雨密,度徑帶煙浮。方謝公超步,終從彥輔遊。

淩霧行

朝代:唐代

作者:韋應物

秋城海霧重,職事淩晨出。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才看含鬢白,稍視沾衣密。道騎全不分,郊樹都如失。

霏微誤噓吸,膚腠生寒栗。歸當飲壹杯,庶用蠲斯疾。

4.關於冬天的大霧的詩

《霧》 ——唐·李嶠 曹公迷楚澤,漢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靜,丹山霽色明。 類煙飛稍重,方雨散還輕。

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詠霧》 ——唐·董思恭 蒼山寂已暮,翠觀黯將沈。

終南晨豹隱,巫峽夜猿吟。 天寒氣不歇,景晦色方深。

待訪公超市,將予赴華陰。 《詠霧》 ——唐·蘇味道 氤氳起洞壑,遙裔匝平疇。

乍似含龍劍,還疑映蜃樓。 拂林隨雨密,度徑帶煙浮。

方謝公超步,終從彥輔遊。《遠山澄碧霧》 ——唐·李世民 殘雲收翠嶺,夕霧結長空。

帶岫凝全碧,障霞隱半紅。 仿佛分初月,飄飖度曉風。

還因三裏處,冠蓋遠相通。 《賦得花庭霧》 ——唐·李世民 蘭氣已熏宮,新蕊半妝叢。

色含輕重霧,香引去來風。 拂樹濃舒碧,縈花薄蔽紅。

還當雜行雨,仿佛隱遙空。 《水亭夜坐賦得曉霧》 ——唐·李益 月落寒霧起,沈思浩通川。

宿禽囀木散,山澤壹蒼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猶當依遠樹,斷續欲窮天。 《淩霧行》 ——唐·韋應物 秋城海霧重,職事淩晨出。

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才看含鬢白,稍視沾衣密。

道騎全不分,郊樹都如失。 霏微誤噓吸,膚腠生寒栗。

歸當飲壹杯,庶用蠲斯疾。

5.描寫“冬天早晨有霧”的詩詞有哪些

描寫“冬天早晨有霧”的詩詞:

1.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宋代: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五代: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壹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3.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

清代:納蘭性德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

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

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

風翦壹絲紅,紅絲壹翦風。

4. 《青玉案·絲絲香篆濃於霧》

清代:高鶚

絲絲香篆濃於霧,織就綠陰紅雨。乳燕飛來傍蓮幕,楊花欲雪,梨雲如夢,又是清明暮。

屏山遮斷相思路,子規啼到無聲處。鱗瞑羽迷誰與訴。好段東風,好輪明月,盡教封侯誤。

5. 《玉樓春·華堂簾幕飄香霧》

宋代:周端臣

華堂簾幕飄香霧。壹搦楚腰輕束素。翩躚舞態燕還鷺,綽約妝容花盡妒。樽前謾詠高唐賦巫峽雲深留不住。重來花畔倚闌幹,愁滿闌幹無倚處。

6.描寫冬天的霧的語句

白雪茫茫 銀裝素裹 萬裏雪飄 千裏冰封 白雪皚皚 冰天雪地 寒氣襲人 寒冬臘月 冰清玉潔 滴水成冰 瑞雪紛飛 冰封雪蓋 漫天飛雪 雪虐風饕 朔風凜冽 寒氣逼人 雪上加霜 陽春白雪 冬日夏雲 冬溫夏清 無冬無夏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 十冬臘月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 霜露之感 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 冰寒於水 歲暮天寒 天寒地凍 冰天雪窯 冰山難靠 冰雪聰明 冰魂雪魄 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 春冰虎尾 凜若冰霜 雪窖冰天 漫天風雪 殘冬臘月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白雪茫茫 銀裝素裹 萬裏雪飄 千裏冰封 白雪皚皚 冰天雪地 寒氣襲人 寒冬臘月 冰清玉潔 滴水成冰 瑞雪紛飛 冰封雪蓋 漫天飛雪 雪虐風饕 朔風凜冽 寒氣逼人 雪上加霜 陽春白雪 冬日夏雲 冬溫夏清 無冬無夏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 十冬臘月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 霜露之感 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 冰寒於水 歲暮天寒 天寒地凍 冰天雪窯 冰山難靠 冰雪聰明 冰魂雪魄 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 春冰虎尾 冬烘先生 冬裘夏葛 冬日可愛 冬日夏雲 冬扇夏爐 冬溫夏凊 十冬臘月白雪皚皚 皚皚:潔白光亮的樣子。

多用來形容霜雪。潔白的積雪銀光耀眼。

例:白雪皚皚的山峰,當陽光照耀的時候……大概總以為是燦爛得很,大可觀賞的吧。(秦牧《鮮荔枝和幹荔枝》) 冰天雪地 形容氣候嚴寒,冰雪漫天蓋地。

如:北極地方,整年都是冰天雪地。 例:清·蔣士銓《雞毛房》:“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

例:妳就在這兒吧,冰天雪地的上哪兒去?(老舍《駱駝祥子》) 同義成語:冰天雪窖、雪窖冰天 滴水成冰 滴下的水很快就結成冰。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如: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例:嚴冬冱寒,滴水成冰。

(宋·錢易《南部新書》) 例:更有壹節苦處,任妳滴水成冰的天氣,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澣汙穢衣服,還要憎嫌洗得不潔凈,加壹場咒罵。(《醒世恒言》) 亦作:滴水成凍。

風雪交加 風和雪同時襲來。 例:盡管是在風雪交加的時節,我們的視線仍可以入到非常遙遠。

(範長江《塞上行·行紀·百靈廟戰行·三》) 六出紛飛 六出:雪花六角,因別稱“六出”。紛飛:散亂到處飛揚。

大雪紛紛。 例: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

( 漢·韓嬰《韓詩外傳》) 寒風侵肌 形容天氣寒冷。 例:冷鋒過境,寒風侵肌,大街上行人稀少。

千裏冰封 冰封:被冰雪覆蓋。如:東北的嚴冬,千裏冰封。

朔風凜冽 朔風:北方吹來的寒風。凜冽:寒冷刺骨。

另見:寒氣凜冽 例:嚴冬慘切,寒氣凜冽。(唐·李白《大獵賦》) 天寒地凍 形容天氣極為寒冷。

例:目今天寒地凍,軍馬難以久住,權且回山。(明·施耐庵《水滸全傳》) 雪虐風饕 虐:暴虐。

饕:貪殘。又刮風,又下雪。

指狂暴肆虐的風雪,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例:歲弊寒兇,雪虐風饕。

(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 例: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風饕亦自如。(宋·陸遊《雪中尋梅》詩) 亦作:饕風虐雪 冰雪嚴寒 嚴寒:極度寒冷。

冰天雪地,天氣寒冷。 例:雖然按照時令季節,各種蔬菜種得有早有晚,有時收了這種菜才種那種菜;但是除了冰雪嚴寒的冬天,壹年裏春夏秋三季,菜園裏總是經常有幾種蔬菜在競肥爭綠的。

(吳伯簫《菜園小記》) 寒蟬淒切 寒蟬:冷天裏的知了。天冷時,知了發出淒慘而低沈的聲音。

文學中多用以烘托悲涼的氣氛和情調。 例:於是貧居之士,喟爾相與而俱嘆曰:“寒蟬哀鳴,其聲也悲;四時去暮,臨河徘徊。”

(晉·陸雲《陸清河集·寒蟬賦》) 寒冬臘月 臘月:農歷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臘月天。

如:寒冬臘月大雪紛飛,漫山遍野壹片白色。 例:征夫懷遠路,遊子戀故鄉。

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漢·無名氏《別詩(骨肉緣枝葉)》) 林寒澗肅 寒:寒冷。

肅:肅殺。指秋冬間林木雕零、澗水枯落的景象。

例: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北朝後魏·酈道元《水經註·江水》) 山寒水冷 冷冷清清。

形容冬天的景象。 例:秋至山寒水冷,春來柳綠花紅。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 歲暮天寒 指年底時候的寒冷景象。 天寒地凍 形容天氣極為寒冷。

例:目今天寒地凍,軍馬難以久住,權且回山。(明·施耐庵《水滸傳》) 冰天雪窯 到處是冰和雪。

指嚴寒地區。 例:嘆馬角之未生,魂消雪窯;攀龍髯而莫逮,淚灑冰天。

(《宋史·朱弁傳》) 冰天雪窖 形容極為寒冷。 例:公子編修汝舟隨侍,勸以節勞暫息。

公慨然曰:“二萬裏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嘗言苦,時反憚勞乎?”(清·陳康祺《郎潛紀聞》) 鵝毛大雪 像鵝毛壹樣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例: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見訪》) 瑞雪兆豐年 瑞:吉利的。

指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亦作:雪兆豐年 歲寒三友 三友:指松、竹、梅。

松、竹經冬不雕,梅則迎寒開放,故有“歲寒三友”之稱。 近義有:松柏寒盟 歲寒松柏 歲寒知松柏。

7.寫冬天霧的句子

不壹會兒,大霧把我們團團裹住,我們大霧中摸下山來。

回頭望去:那霧還沒有散盡,山巒叠翠,莽莽蒼蒼,霧靄好像給它們披上壹層薄薄的輕紗,又如那皚皚白雪。真是:無山不飛雲,無雲不繞山。

這次,我們雖沒有見到日出,但卻欣賞到了白雲山霧海的壯麗多變,讓我感嘆於這大自然的有心。 出門,細細的朦朦的濕氣撲面,那臉上輕柔的絨毛似乎都不堪承載,盈盈笑倒。

睫毛伴著輕柔的水珠,清涼的感覺潤到心底。但是人們沒有意識到這美麗,披了滿身的霧氣匆匆行走,行走在霧氣裏。

隔斷了眾人與我的是漫天的霧。任是高屋崇樓,如水的車輛,擁擠的行人;壹切都不復存在,連自己行走時搖蕩出去的手臂也消失在迷茫之中了。

今天早上,爸爸送我去上學。壹出門,迎面撲來壹股清冷潮濕的空氣。

啊,下霧了。 濃重的大霧彌漫在天地之間,好象從天上降下了壹個極厚而又極寬大的窗簾。

我的視線全被霧擋住了,好象在空間裏就只有眼前這麽大。我們坐在汽車上,霧鉆進車窗,在人們的身邊、腳下繚繞。

路邊的樹木只能看出個黑影子。 起風了,那相對平靜的霧海滾動起來,霧浪壹個又壹個地慢速翻滾著,猶如慢鏡頭中大海的洶濤。

那雄獅、駱駝、孔雀、老虎,被風打散,卷著漩兒,打著傳兒,依依戀戀地飄起來,飄起來。 清晨,濃霧彌漫。

依照醫生的囑咐,我在湖濱悠閑地散步。耳邊只聞鳥鳴,百囀千聲,都看不見它們玲瓏身影。

壹團團微帶寒意的濃霧不時撲在臉上,掠過身旁。平 日那裝著耀眼的高壓水銀燈泡的路燈,今天顯得那麽暗淡無力,在翻騰繚繞的霧氣中閃爍迷離。

我仿佛正走進壹個童話世界。

8.寫冬天霧的句子

不壹會兒,大霧把我們團團裹住,我們大霧中摸下山來。回頭望去:那霧還沒有散盡,山巒叠翠,莽莽蒼蒼,霧靄好像給它們披上壹層薄薄的輕紗,又如那皚皚白雪。真是:無山不飛雲,無雲不繞山。這次,我們雖沒有見到日出,但卻欣賞到了白雲山霧海的壯麗多變,讓我感嘆於這大自然的有心。

出門,細細的朦朦的濕氣撲面,那臉上輕柔的絨毛似乎都不堪承載,盈盈笑倒。睫毛伴著輕柔的水珠,清涼的感覺潤到心底。但是人們沒有意識到這美麗,披了滿身的霧氣匆匆行走,行走在霧氣裏。

隔斷了眾人與我的是漫天的霧。任是高屋崇樓,如水的車輛,擁擠的行人;壹切都不復存在,連自己行走時搖蕩出去的手臂也消失在迷茫之中了。

今天早上,爸爸送我去上學。壹出門,迎面撲來壹股清冷潮濕的空氣。啊,下霧了。

濃重的大霧彌漫在天地之間,好象從天上降下了壹個極厚而又極寬大的窗簾。我的視線全被霧擋住了,好象在空間裏就只有眼前這麽大。我們坐在汽車上,霧鉆進車窗,在人們的身邊、腳下繚繞。路邊的樹木只能看出個黑影子。

起風了,那相對平靜的霧海滾動起來,霧浪壹個又壹個地慢速翻滾著,猶如慢鏡頭中大海的洶濤。那雄獅、駱駝、孔雀、老虎,被風打散,卷著漩兒,打著傳兒,依依戀戀地飄起來,飄起來。

清晨,濃霧彌漫。依照醫生的囑咐,我在湖濱悠閑地散步。耳邊只聞鳥鳴,百囀千聲,都看不見它們玲瓏身影。壹團團微帶寒意的濃霧不時撲在臉上,掠過身旁。平 日那裝著耀眼的高壓水銀燈泡的路燈,今天顯得那麽暗淡無力,在翻騰繚繞的霧氣中閃爍迷離。我仿佛正走進壹個童話世界。

9.冬霧詩詞

踏莎行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霧》 ——唐·李嶠 曹公迷楚澤,漢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靜,丹山霽色明。

類煙飛稍重,方雨散還輕。 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詠霧》 ——唐·董思恭 蒼山寂已暮,翠觀黯將沈。 終南晨豹隱,巫峽夜猿吟。

天寒氣不歇,景晦色方深。 待訪公超市,將予赴華陰。

《詠霧》 ——唐·蘇味道 氤氳起洞壑,遙裔匝平疇。 乍似含龍劍,還疑映蜃樓。

拂林隨雨密,度徑帶煙浮。 方謝公超步,終從彥輔遊。

《遠山澄碧霧》 ——唐·李世民 殘雲收翠嶺,夕霧結長空。 帶岫凝全碧,障霞隱半紅。

仿佛分初月,飄飖度曉風。 還因三裏處,冠蓋遠相通。

《賦得花庭霧》 ——唐·李世民 蘭氣已熏宮,新蕊半妝叢。 色含輕重霧,香引去來風。

拂樹濃舒碧,縈花薄蔽紅。 還當雜行雨,仿佛隱遙空。

大霧垂江賦 大哉長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吳,北帶九河。匯百川而入海,歷萬古以揚波。

至若龍伯、海若,江妃、水母,長鯨千丈,天蜈九首,鬼怪異類,鹹集而有。蓋夫鬼神之所憑依,英雄之所戰守也。

時也陰陽既亂,昧爽不分。訝長空之壹色,忽大霧之四屯。

雖輿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聞。初若溟蒙,才隱南山之豹;漸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鯤。

然後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蒼茫,浩乎無際。鯨鯢出水而騰波,蛟龍潛淵而吐氣。

又如梅霖收溽,春陰釀寒;溟溟漠漠,潔浩漫漫。東失柴桑之岸,南無夏口之山。

戰船千艘,俱沈淪於巖壑;漁舟壹葉,驚出沒於波瀾。 甚則穹吳無光,朝陽失色;返白晝為昏黃,變丹山為水碧。

雖大禹之智,不能測其淺深;離婁之明,焉能辨乎咫尺?於是馮夷息浪,屏翳收功;魚鱉遁跡,鳥獸潛蹤。隔斷蓬萊之島,暗圍閶闔之宮。

恍惚奔騰,如驟雨之將至;紛紜雜沓,若寒雲之欲同。 乃能中隱毒蛇,因之而為瘴癘;內藏妖魅,憑之而為禍害。

降疾厄於人間,起風塵於塞外。小民遇之夭傷,大人觀之感慨。

蓋將返元氣於洪荒,混天地為大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