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七絕屬即景抒情的小品。主線在描寫初夏晨光怡人之處,園藝事描作為襯托。整體來說,寫得還可以,《初夏晨光》之題亦屬恰可。但是「景深」不夠,因此「境」就模糊了,讀者較難從詩句中得著「身歷其境」的感受。要做到將讀者帶入「境中」這點,而且能做得好,並不容易,在下也同樣是處於學習階段。李白寫景入神,王昌齡言情造極,壹意氣飛揚,壹神態自若,正是各有特色,故並無定式可循,無成法可依。 回看這首七絕,若將主題分析,或會問,到底「初夏的晨光」,有些甚麽特點,通過適當的組合後,可以讓讀者得著壹幅鮮明的圖像呢?而這些景物的組合,又應如何加上適當的色彩、情調,讓它們可以構成詩人心中特定的「境」呢?就以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為例,僅僅五句二十八字(剛好與壹首七絕字數相等),頭三句單單將九個不同的景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有機的連綴壹起,就已經構成了壹幅蕭瑟蒼涼的秋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結尾,就點出了遊子鄉思之情。兩相結合,已繪畫出壹幅深有詩情的畫面和觸動人心的「意境」。言雖有盡,而意卻無窮。雖然詩與散曲筆法有別,但在營造意境方面,也頗堪借鏡。《天凈沙》是哀曲,調子沈郁,以靜景為主。現《初夏晨光》情感基調是愉悅的,宜用較活潑、明亮、開朗的字詞,節奏可以是輕快的,也可以選擇悠揚的,或兩者雙配。初夏的黎明,晨光煦煦,而未覺太熱,猶帶爽氣,溫涼恰可,令人舒暢。花間透和風,更有微香,沁人心脾,這些細節,都可考慮入詩,以營造詩境。 原作中的結語句略感突兀,令人不太明白它與全詩的聯系所在。尾句拓開壹筆,以出遠神,本是常用的筆法,但通常要在前文有適當鋪排。例如王維《酬張少府》,尾聯「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結語就是壹拓開句,表面上與前句的問語毫不相幹,實是前文已有充足的描寫,尾句故意不正面作答,反淡淡勾出壹幅畫面,以總結全詩,含蓄而有「言外之旨」,發人心省。回看本詩的第三句,是壹詠嘆句,當中有「日光正好」之語,但到底好在那裏?前文中均找不到答案,也找不著相關的提示。而這懸空之句,結語又未作呼應,變成詩的尾段失去了凝聚,前後也失去呼應,有點像不了了之的樣子。詩的每句都有著串連整合的作用,某處接合得不理想,整首詩就氣脈不通,甚至影響到整個結構的傾倒。故此,縱使每句每字,都寫得好,寫得亮麗,也並不表示整首詩是成功的,有佳句不壹定有好詩。寫或是欣賞詩歌,既要看局部,也要看整全。 現將原題,試用另壹種方式表達重寫,以供參考: 《初夏晨光》 曙色分明初夏爽,孜孜園內蒔澆忙。 晨光最是堪懷抱,人自陶陶花自香。 首句點出時序,寫初夏清晨,曙色明亮怡人。「爽」,壹字兩意,扣「昧爽」壹詞以表天剛亮,也含氣爽之意。次句點明地點,人物的精神面貌(此處改用孜孜壹詞,以呼應句尾「忙」字,取其孜孜不倦,雖忙而自得其樂之意),「蒔澆」是省略語法,代指園藝勞動。第三句是轉句,在壹、二的景物描寫後,接上詠嘆初夏晨光之語,「晨光」是既指朝暉,亦指晨間風光。末句以景結情,既是景語,也是情語,亦間接解說了何以有轉句之詠嘆,是為合題。結語所描寫的狀況,既是因也是果,有這樣的感受,才會有第三句之詠,但反過來,也正因「晨光堪懷抱」,才生出末句的感受。(陶陶:喜樂的樣子) 純屬個人意見以供參考,如有謬誤,請見諒。
參考: 個人意見
七言絕詩
古體詩 詩名;初夏陽光 春色惱人眠不得
夏初風物最宜人
陽光高照白天下
彩蝶低飛遶我裙. [我不願意做園丁
花王]
<初夏晨光> 孟夏晨曦千卉向
園中澆蒔理芬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何來彩蝶裙邊舞
疑是花沾滿手香.(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標題也可縮簡為 < 夏曦 > 我對押韻平仄還只是壹知半解,有錯請指正。 2007-06-14 13:19:08 補充: 顧此失彼,是離題了。或是用「蒔花」為題,可否?閣下指正並予詩韻網站,十分感謝!初夏晨曦旭日芒,園中澆蒔理群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霞光譜彩風拂臉,蝶戀花芬手帶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007-06-17 22:05:02 補充: HKGYYZ君客氣了,在寫詩方面,我只是個「旁聽生」,經常在閣下和atse127君的問答中,得益不少。謝謝!
雖然我不是高手
但希望大家能夠切磋切磋. 初夏晨光園裏照(可把照改為耀
會比較配合初夏晨光
因照比較口語化) 殷勤澆水蒔花忙(這句作得很好
不過我亦有另壹版本-----惜心料花感舒暢) 日光正好多懷抱(這句我認為不太暢順
我的版本是------身處日光懷抱中) 兩手沾來帶暗香(我覺得有些.....不知該怎麽說.....
我認為------兩手沾滿花芳香 比較好) 至於此詩標題
我認為已經很好了
沒有其他再比這標題最適合不過的. 以下是我修改後的<初夏晨光> <初夏晨光> 初夏晨光園裏耀, 惜心料花感舒暢。 身處日光懷抱中, 兩手沾滿花芳香。
晨光暗帶初夏風,遊戲園間護花忙, 蝶飛蟬鳴眼前景,兩手微帶花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