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籬茅舍風光好,道院僧堂終不如。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出自《增廣賢文》
譯文:
竹子做的籬笆和茅草做得房屋的風景很好,寺廟和道觀終究是比不上的。
宿命裏會有的東西始終都是會有的,宿命裏沒有的東西就不要強求了。
擴展資料: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於明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歷年間。
《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作者壹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清代民間創作的結晶。
其他國學經典:
《三字經》:《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壹。《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百家姓》:《百家姓》,是壹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124個。
《千字文》: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壹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復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
《弟子規》:《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
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壹句、兩句壹韻編撰而成。全文***360句、1080個字。 《弟子規》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影響深遠,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增廣賢文其他經典:
1、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壹片心。
2、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3、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4、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5、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6、壹年之計在於春,壹日之計在於晨。
7、壹寸光陰壹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作品評價:
壹定的文化是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增廣賢文》也不例外。由於時代和歷史的局限,必然打上那個時代的印記。不少內容反映了封建倫理和道德觀念,甚至帶有明顯的封建迷信、宿命論的色彩;有的內容以個人為中心,反映了當時及時下人們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思想;
有的反映了在當時乃至當今社會制度下小市民階層得過且過、畏縮茍安的心理和避禍厭世的消極人生哲學;有的在當時社會不失為對社會現象的正確反映,今天已失去了借鑒的意義;還有壹些內容含義比較模糊,或者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確的理解,就會變成錯誤的東西。這些都是不符合時代精神的,我們要在閱讀時采取批判的態度,明察揚棄,批判繼承,吸取其有營養的成分,古為今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