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要是生活在現代,寫出來的詩歌,壹定很俗氣,要大氣,除非有壹匹“小毛驢”。
是的,妳沒有看錯,是小毛驢。
因為沒有最原始的風景配他的文采,寫詩歌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面對著大自然的壹沙壹世界,壹草壹木,壹山壹水,親切感就在壹俯壹仰,或行或坐,邊吟邊唱中,其風流文采就孕育在腹中了。
說來好笑,寫妙詩,需要多騎驢。
騎驢尋覓詩意,跟現代人去“麗江、拉薩、江南”,艷遇美景有壹拼。
想久遠之前那孟浩然,冒雪騎驢尋梅花,曰:“吾詩思在風雪中驢子背上”
大方來去
咱們都知道,古人的遠行工具,壹般不是馬,就是驢,也可能是嗜好吧,古代的大詩人出遊偏愛騎毛驢,騎毛驢幾乎成了著名詩人的品牌了。
細細想來,很多如雷貫耳的佳句,基本都是驢背上寫成的,似乎詩人及其詩毛驢頗為有緣分,好詩偏偏產於驢背,夠傳奇吧。
據說有人拜訪詩人鄭綮新,問道:您近來可有大作?
鄭綮新回答道:“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
鄭綮新嘆了口氣說:“俺只有在驢背上才有詩情,離開了驢背,俺靈感好像被雜物事吞噬了。”
李白也概莫能外,不騎壹會毛驢子,渾身不自在。《唐才子傳》記錄:李白雲遊四方,某日,登臨華山,醉醺醺地騎著毛驢向華山趕去,經過華陰縣的衙門口,他居然沒有從驢背上下來,顯然很是無禮。
詩意如期而至
縣令大怒,派衙役把李白從毛驢上揪下來,縣令大喝:“妳是什麽人,怎敢騎毛驢過我府衙?”
李白那個拽:“居然不知道俺是誰,俺慢慢道來:俺喝了酒就吐,誰給俺拿手絹擦嘴妳知道嗎是皇上,皇上老人家還親自給俺下手調羹做醒酒湯呢。俺詩意難耐愛書寫,楊貴妃給我捧硯臺,高力士給俺脫靴子。天子門前,尚且允許俺騎馬奔跑,妳華陰縣,俺騎驢過路礙妳啥啦?
這縣令大眼雖不識得李白,但卻有聽聞,不敢怠慢,忙跟李白道歉說:“不知李翰林到此,該死該死。”
李白哈哈大笑,壹拍驢背,詩意大發,回家立馬寫了壹首《靜夜思》,名垂千古。
咱的詩聖杜甫,也騎驢有些年頭,有詩為證:“騎驢13載,旅食京華春。”
大詩人李賀,終日騎驢遊走:李賀每天早上太陽壹出,就騎上毛驢到山野間轉悠,有了靈感就在驢背上記下來,晚上回家整理好,好幸福哦。
賈島有壹天,自己正得意吟道:“落葉滿長安”自己給自己出難題,怎麽得個下句作對聯呢?
嘿,"秋風吹渭水",這壹來,手舞足蹈,不,使得驢子“手舞足蹈”,把京兆尹大駕給驚了,結果監獄玩了壹夜。
賈島放出來,又騎著毛驢繼續上街了,在驢背上壹會用手作“推門狀”,壹會用手作“敲門狀”,滿街都看他像個瘋子。
這時,韓愈的車駕過來了,賈島沒看見。
看見的時候,韓愈已經趴在地方了。
韓愈的隨從把他抓住,韓愈問怎麽回事?
賈島說:得了壹句好詩,不知道用哪個字。
韓愈聽了,不但沒有治他的罪,還指教,“我看敲比推好。”
網絡配寫意
原本是壹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現在換了敲,更好了,名垂千古了。
得,真名士,還得“騎毛驢”,才是大手筆啊。
所以,李白除了“無酒不歡”以外,還有無毛驢而不歡啊。
歡迎留下不壹樣的評論,這裏是開吃的歷史文藝飯。
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