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是構成藝術整體的基本要素,是刻畫人物性格、展開故事情節、構成環境的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它在整個藝術作品中的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沒有細節,便沒有情節的生動性、形象的明顯性、主題的深刻性”。它雖然只是“故事情況”中最細小的壹部分,但是“描寫得出色的細節,且能使讀者對整體——對壹個人和他的情緒,或者對事件及對時代產生壹個直覺的、正確的概念”(康·巴烏斯托夫斯基),短篇小說,篇幅雖小,容量不大,反映生活面比較窄,但是成功的短篇小說,同樣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這當然是與作者的藝術表達能力、藝術修養分不開的。但是更重要的就是作者成功的運用了細節描寫。契訶夫的《變色龍》就是壹個明顯的例子。對警官奧楚蔑洛夫的軍大衣,這個細節描寫就十分精彩,小說中前後四次寫到軍大衣,每次都有不同妙用。第壹次是開頭,寫“奧楚蔑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提著小包,穿過市場的廣場”,軍大衣是沙皇警察的特殊標誌,再配壹個小包,便活畫出了奧楚蔑洛夫耀武揚威、招搖過市、不可壹世的態度。第二次是聽說狗是將軍家時,奧楚蔑洛夫忙叫葉爾德林“幫我把大衣脫下來”,暴露了他受到震驚、害怕權勢、外強中幹、恐慌萬狀的膽怯心理。第三次是再次聽說狗是將軍家時嚇了壹跳,忙叫巡警“給我穿上大衣吧”,露出壹副渾身發抖、膽戰心驚的可鄙狀態。這兩次壹脫壹穿,雖然動作完全相反,卻正反映了不同的心理狀態,加上奧楚蔑洛夫那種自欺欺人、弄巧成拙的掩飾(借天氣變化),更暴露了他虛偽、卑微的心理。第四次是結尾,寫奧楚蔑洛夫恐嚇了赫留金後,“裹緊大衣……徑自走了”,這表現了他雖然得到了充分表演,靈魂得到了充分暴露,但仍然恬不知恥,向群眾發泄淫威,然後揚長而去的醜態。這篇小說,作者雖然註重了人物語言的描寫,但是加上這四次對軍大衣的細節的描寫,就把奧楚蔑洛夫那種趨炎附勢、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征刻畫得淋漓盡致,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沙皇俄國的黑暗現實,無情地鞭撻了沙皇走狗的醜惡靈魂。
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典型的、生動的細節,人物才能刻畫得栩栩如生。我們這裏說的細節,往往是生活中很細微的小事或小人物的細微的神態動作,但由於這些細節選取得典型,描寫得細致,能夠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在短篇小說中,這種細節描寫的手段和方法,向來受到作家的重視,有些典型的細節描寫,能夠長久留在讀者的記憶裏。魯迅認為,從反映生活來說,短篇小說的作用是“借壹斑略知全貌,以壹目盡傳精神”的,如果從刻畫人物說,細節描寫也同樣具有這種作用,雖然著力描寫的是“壹斑”“壹目”,是生活中的細微的小事,或人物的細微的小動作,它的藝術效果卻不同凡響。不僅如此,它還可以使作品的主題更深刻,使作品充滿詩情畫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這從孫犁的代表作品《荷花澱》裏可以看出。這篇小說裏有壹處這樣寫道:壹場激烈的伏擊戰,發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鮮艷的荷花澱裏,發生在婦女們探望丈夫的歸途中,這種戰爭環境的描寫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當戰鬥打響以後,幾個婦女“漸漸聽清槍聲只是向著外面,她們才又扒著船幫露出頭來”,尋找著自己的丈夫。這壹細節描寫是十分生動的。丈夫在瞄準敵人射擊,沒看妻子壹眼,妻子卻在緊張的戰鬥中尋找自己的丈夫,使緊張的戰鬥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在寫打撈戰利品的過程中,作者對許多細節作了生動的描繪,如“他們又開始了沈到水底撈出大魚來的拿手戲”爭著打撈戰利品。這裏,作者把打撈戰利品與日常生活中的摸魚揉合在壹起了。又如水生說她們是壹群落後分子後,“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後來“幾個青年婦女把掉在水裏又撈出來的小包裹丟給了他們”。這壹丟過來,壹丟過去的描寫,渲染了勝利後歡樂的氣氛,表現出了夫妻之間那種相親相愛稍帶戲謔的感情。總之,作者把戰鬥情景與生活細節揉合起來寫,使作品充滿詩情畫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氛。作者也就是通過這些傳神的細節描寫,既使作品的情節富有生動性,又使作品的主題得到深刻地顯露,真實地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澱地區廣大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同仇敵愾,奮起抗戰的英雄氣概,譜寫出了壹曲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贊歌。
再如王願堅的《黨費》裏,寫黃新的女兒妞兒伸著“細長的勃子”,“瞪著那壹堆堆的鹹菜”,“她不肯聽媽媽的哄勸”,“又爬到那個空空的破壇子口上,把幹瘦的小手伸進壇子裏去,用指頭沾點鹽水,填到口裏吮著,最後忍不住竟伸手抓了壹根腌豆角,就往嘴裏填。她媽媽壹扭頭看見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籮筐裏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過來。孩子哇壹聲哭了。”這壹動人的細節,看似輕描淡寫,著墨不多,但卻生動活脫地展現了壹個饑餓幹瘦、垂涎欲滴的兒童心理和情態,它沒有直接描寫黃新的慷慨無私,但“無情未必真豪傑”,在“無情”之中顯示了革命戰士最豐富最強烈的人性和人情,揭示了人物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和無私無畏的美德。
由此可見,壹個典型的生動的細節描寫,能勝過許多的其他筆墨,而且使人物形象傳神,使作品的主題深刻。如果沒有這些細節描寫,就會使作品顯得幹枯無味,它雖然是作品中壹些細微的、渺小的事情,有些甚至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東西,但把它放進作品特定的環境中,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說,沒有無細節的生活,更沒有無細節描寫的文學作品。從以上幾個例子也可以看到,細節描寫在短篇小說中,起到了“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的作用,當然我們是僅就細節描寫在短篇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短篇小說由於篇幅的限制,如果缺乏這些真實、典型、生動的細節描寫,就不能將人物刻畫得有血有肉,十分豐滿,只有借助典型的細節描寫,才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細節描寫在短篇小說不僅能使人物性格鮮明突出,主題深刻,它還能起到連接故事情節的作用。茹誌娟的佳作《百合花》,就能充分得到證實。如對步槍筒裏插的樹枝和野花的描寫,在小說中前後出現了兩次,這些樹枝和野花是生命的象征,它反映了壹個年輕戰士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優美情趣,同時也表現了通訊員的天真和在緊張戰鬥生活中的從容、鎮定。又如對通訊員給“我”開飯的兩個饅頭的描寫,小說中前後出現過兩次。第壹次出現表現了通訊員的細致和對革命同誌的關心。第二次出現則更使“我”痛失戰友悲憤心情,再如對通訊員衣服上破洞的描寫,小說中前後出現了四次,第壹次,掛破衣服並高低不肯讓新媳婦補,表現了通訊員的靦腆、憨厚和執拗,並略帶對新媳婦的慍意。第二次出現,通訊員“已經走遠了”而“我”卻還能看見撕掛下來的布片“在風裏壹飄壹飄”,這壹方面呼應前文,說明這個破洞確實不小,另壹方面也說明“我”壹直目送通訊員遠去,加上下面對“我”的“後悔”心情的描寫,簡練而又細膩地表現了“我”對通訊員的真摯情感。第三次出現,不僅進壹步證實擔架擡來的這個重傷員確實就是通訊員,而且說明他從抱紮所回團部後壹直無暇顧及這個破洞,並且到最後連這個破洞都來不及補就犧牲了。第四次出現,新媳婦“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這中間包含著對當初使通訊員“受氣”的懊悔和內疚,更包含著對烈士的痛悼和敬愛。以上這些前後照應的細節描寫,不僅對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起到了上述重要作用,而且使文章各部分的內在聯系更緊密,使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更加深沈,從而增強了對讀者的感染力。這些看來似乎不重要的細節,在小說中,象壹條紐帶,使作品前後呼應,結構嚴謹,富有節奏感。
總之,細節描寫在短篇小說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壹部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題,任何動人的情節,都不能沒有壹定的細節描寫,“缺乏細節描寫的作品,會失去生命力,任何壹篇短篇小說讀會變成契訶夫所說的熏鮭魚的幹棒子。魚倒沒有了,光剩下了幹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