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如何看待柳宗元詩歌冷峭簡淡的詩歌風貌

如何看待柳宗元詩歌冷峭簡淡的詩歌風貌

柳詩的特色還緣於詩人自覺的美學追求。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柳宗元明確提出了“奧”、“節”、“清”、“幽”、“潔”諸點寫作標準,其內在指向都與清冷峭拔有關。在創作實踐中,柳宗元對具有淒冷意味和峭厲之感的意象也特別偏愛,大量使用諸如“殘月”、“枯桐”、“深竹”、“寒松”、“零露”、“寒光”、“幽谷”等詞語。在色彩選用上,也偏重於青、翠、碧等冷色調,如僅就其《界圍巖水簾》、《再至界圍巖水簾遂宿巖下》兩詩所用詞語看,即有“青碧”、“凝碧”、“青枝”、“陰草”、“翠羽”、“寒光”等,使得詩境陰暗幽冷。至於柳詩中使用的形象尖利的詞語,更是所在多有,如“砉然勁翮剪荊棘”(《籠鷹詞》)、“左右六翮利如刀”(《跂烏詞》)、“林邑東回山似戟”(《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奇瘡釘骨狀如箭,……支心攪腹戟與刀”(《寄韋珩》)等等,無不尖利峻刻。當暗淡的冷色調與詞語尖利的峭硬結合在壹起的時候,無論是作品的基調,還是作者的感受,都勢必呈現出冷峭的風格特征。這種特征,在那著被譽為唐人五言絕句最佳者的《江雪》中,得到了集中表現: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壹個“絕”,壹個“滅”,見出環境極度的清冷寂寥;壹個“寒”,壹個“雪”,更給這清冷寂寥之境增添了濃郁的嚴寒肅殺之氣。這裏有冷,也有峭,是峭中含冷,冷以見峭,二者的高度結合,形成了迥異流俗的壹塵不染的冷峭格調和詩境,而柳宗元那憂憤、寂寞、孤直、激切的心性情懷,正通過這冷峭格調和詩境表現出來,閃現著壹種深沈凝重而又孤傲高潔的生命情調。

當然,柳宗元的詩風還有淡泊紆徐的壹面,前人多將柳詩與陶淵明、韋應物的詩風聯系在壹起,認為:“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所貴乎枯淡者,謂之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是也。”(《東坡題跋·評韓柳詩》)從風格之淡泊古雅壹點上看,部分柳詩與陶、韋詩確有近似之處,亦即都能以其接近自然、不事藻繪的風貌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