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水域吹來的風壓得竹枝伏了又起,吹得烏雲翻湧的山脊明明滅滅。
出自南宋詩人陳與義《觀雨》,原文:
山客龍鐘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
前江後嶺通雲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不嫌屋漏無乾處,正要群龍洗甲兵。
譯文:
老態龍鐘的隱士不熟悉農事耕作,卻大開窗戶正身坐於屋中,看窗外陰晴變化。
屋前的江流與屋後的山嶺雲氣無阻,連綿起伏的山脈與層層翠染的幽林送來隆隆雨聲。
水域吹來的風壓得竹枝伏了又起,吹得烏雲翻湧的山脊明明滅滅。
我不嫌棄居所破敗漏雨,正好借此風雨洗刷軍隊的兵甲刀槍。
擴展資料:
鑒賞:
作為南北宋之交的傑出詩人,陳與義在詩歌創作方面推崇並學習杜甫。所作著眼現實,關註國運民生;用典較少,詞句明凈,不像其前輩詩人黃庭堅等那樣追求“無壹字無來處”。《觀雨》壹詩雖然也有用典故之處,但平易曉昶;由於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等辭格,使得此作境界遼闊,意蘊豐富。
盡管雲雨的猛烈遮蔽萬物,雨中的萬物並沒有全然屈服,時局也並非黑暗壹片。烏雲密雨中也有不屈不撓的抵抗,搖搖欲墜的危局中也有壹絲生機(這裏主要是指當時的長沙守帥向子湮的積極抗金舉動)。頸聯既是眼前實景,也是詩人對局勢的企望。
竹枝頑強地挺立著,高高的山角上、大風吹掀處露出了光明。這裏詩人對雨勢變化觀察的細致入微,表明他對現實的高度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