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嚴冬過去,春風又綠江南。清明時節,楊柳綻芽,桃花綻放,小草青青,大氣潔凈。“潔齊清明”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來的世界萬象,祝朋友們清明健康。接下來我整理了清明節的來歷作文素材,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啊,壹年壹度的清明節又到了。人們都趕著去祭拜自己死去的親戚和朋友,有的人買菊花和美酒;有的買紙錢和香和燭。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清明節是怎麽來的,就讓我來告訴妳吧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壹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壹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壹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壹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而且關於寒食,有這樣壹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壹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壹直追隨著他。其中壹人叫介子推。有壹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壹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壹晉文公。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壹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壹下枝,編了壹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清明節是因為壹個傳說而起的,從前有壹個人旁邊跟著壹位大臣叫做介子推,他們走到了壹個荒地,那個人非常的餓,結果就昏倒了,介子推到處找吃的,只好把自己腿上的肉給割下來,給這個人吃,這個人吃了烤肉醒了過來。他很奇怪,就問這肉是從哪裏來的,介子推只好說是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來的肉。這個人張大了嘴巴,他非常感動就說:“等我以後當了國君,我壹定重賞妳。”
十九年後,這個人果然當上了國君,他做的第壹件事就是給有功的大臣發獎,大臣的名字都快念完了,還是沒有念到介子推,旁邊的壹位大臣安慰他說:“大王把妳留在後面,肯定發好的。”可是大臣的名字念完了,還是沒有念到介子推,這個人竟然把他忘了。
中間有壹個大臣說:“大王,妳竟然忘了介子推,他可是救了您的性命啊!”他壹聽臉紅了,他在人群中找來找去還是沒有找到介子推,後來他知道介子推因為傷心,收拾了行李躲進了綿山。後來他派禦林軍去綿山上找,找了好半天還是沒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了壹個辦法,從北、東、西三面放火,自己在南面等。他自言自語說:“介子推要避火,肯定要從南面出來。”結果火從早上燒到了晚上,壹直沒有見到介子推出來,重耳著急了,就命令人把火給撲滅了,親自進去找,他在壹棵大樹找到了介子推。旁邊寫著壹首詩,意思是想讓重耳和人民,不在這天生火。重耳把這天稱為清明節也是寒食節。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壹,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壹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壹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壹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壹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壹,壹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壹種固定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