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兒童情趣的詩有:《古朗月行》、《牧童》、《村居》、《小兒垂釣》和《舟過安仁》。
1、《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 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雲之上。
2、《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譯文: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壹樣,方圓六七裏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
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3、《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草木生長鳥兒飛舞的楊春二月時節,輕拂堤岸的楊柳沈醉在煙霧般的水汽之中。
村裏的孩子們放學回家天色還早,趕緊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4、《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譯文:
壹個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心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
5、《舟過安仁》
宋·楊萬裏
壹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譯文:
壹艘小小的漁船上有兩個小孩,他們把撐船的長竹篙收起來,坐在船裏。
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當帆讓船前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