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子規代表什麽

子規代表什麽

子規即杜鵑鳥,在古代詩歌中是淒涼哀傷的象征。

1、以烘托傷春、惜春之情,抒發鄉愁、思念之情,傾訴悲苦、哀怨之情。表達思念故國、故鄉和親人之情,還可用來比喻忠貞,誓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2、這首詩寫暮春三月的景象。後兩句以擬人的手法來寫了杜鵑鳥,塑造了壹個執著的形象,借此表現自己留戀春天的情懷,字裏行間充滿淒涼的美感。這首詩的子規(杜鵑)與以往大部分詩裏借喻哀傷,淒切的含義較不相同,帶有比較積極的意義 。

3、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這首詩通過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聽覺角度表現杜鵑鳥叫聲的淒楚,通過寫子規鳴叫悲囀,使人愁腸寸斷,表達了詩人在鳥鳴花開的時節,思念他的故鄉三巴。

4、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作者以杜鵑引起悲啼的聯想,在詩中隱去了平生所歷具體之事,以緣情造物的寫法,痛惜華年流逝、抱負成空。

子規象征淒涼、哀傷、離別、愁苦

1、子規淒苦、哀傷、離別、愁苦的象征意義主要源自於它的鳴叫,它那“慣作悲啼”的鳴叫,能使許多愁腸百結的人心酸腸斷。

2、自唐代以後,子規鳥就被漢族稱為“冤禽”、“悲鳥”、“怨鳥”,無數文人墨客為其吟詠訴冤。天長日久,杜鵑鳥被推上了“文化鳥”的寶座,定位為壹種可憐、哀惋、純潔、至誠、悲愁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