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裏 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4、《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6、《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7、《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8、《觀遊魚》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 壹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9、《田家》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0、《花影》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2.描寫兒童生活的詩句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詞有哪些?
1.《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3.《宿新市徐公店》楊萬裏 籬落疏疏壹徑深, 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所見》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5.《與小女》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壹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6.崔道融《溪居即事》這麽寫:“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7.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這樣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8.範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9.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雷 震 10. 牧牛圖 午後順著小河走, 河水清清, 在我腳下流。 水中石頭大如鬥, 石邊魚兒輕輕遊。 小小牧童竟怕羞, 赤身蹲在, 田邊和地頭。 口中喚著大花狗, 手裏牽著老黃牛。
11.春山遊驥圖 人人說道, 牧童尚小。 那是我, 獨享最好。 多夢季節, 知音非少。 看: 鳥兒唱, 魚兒遊, 馬兒跑。 春光依舊, 紅顏已老。 只可惜, 舊情未了。 朝思夜盼, 問君知否? 有: 片片雲, 淡淡風, 青青草。
附: 我國古代有很多描寫兒童的詩,它們語言精煉,形象生動,塑造了兒童的種種神態。筆者從常見的《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子家詩》等書中選得幾首,以饗讀者。
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這樣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全詩僅二十八個字,卻給我們繪出了壹幅美麗的畫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園,故鄉的兒童們卻不認識他,就笑著問他是哪裏來的客人。這些兒童稚氣活潑,彬彬有禮,十分可愛。
同樣是唐代的崔道融這麽寫:“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
3.描寫兒童童童趣的詩句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4.關於兒童小時候童趣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裏
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所見 袁 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溪居即事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四時田園雜興 範成大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5.描寫童真童趣的詩句1、《舟過安仁》宋代:楊萬裏
原文:
壹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譯文:壹只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槳,坐在船中。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原來他們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當帆讓船前進啊。
2、《所見》清代:袁枚
原文: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壹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3、《稚子弄冰》宋代:楊萬裏
原文: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譯文: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在盤中的冰塊脫下,提在手中。輕輕敲打,冰塊發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欣賞者正醉心於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另壹種聲音--冰塊落地,發出了如玻璃破碎的聲音。
4、《村居》清代:高鼎
原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農歷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裏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5、《池上》唐代:白居易
原文: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譯文:壹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麽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壹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6.描寫童真,童趣的古詩古代有些詩歌描寫的是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
讀著這些詩詞,頓覺清新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濃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裏行間。從那充滿靈氣的詩句裏,我們可以窺見古代兒童的生活場景,感覺那遙遠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壹幕壹幕生活的場景,壹經詩人的生花妙筆,就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雖事隔千年,卻猶如發生在身邊。
壹種親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胡令能的《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位山野孩子蓬頭垢面,衣衫簡陋,沿河找個雜草叢生人跡罕到的地方,隨意而坐,靜心垂釣。
草叢幾乎掩沒了他的身影,遠處有人高聲問路,他急忙高舉小手,招搖應答,不敢吐露半點聲音,原來他是怕問答之聲驚散了魚群,才如此沈心靜氣,小心謹慎啊。詩歌通過靜默無聲的“遙招手”壹個細節,把垂釣小兒擔驚受怕的癡情迷態寫得活靈活現,給人以如睹其人,如臨其境之感。
呂巖的《牧童》: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牧童》壹詩,向我們展示了壹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裏休息了。
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壹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的。《牧童》壹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為友,晚上有清風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崔道融 的《溪居即事》:籬外誰家不系船, 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門去卻關。這首詩寫眼前所見,信手拈來,自然成篇。
鄉村春日,人們都在田間勞作,村裏是很清靜的,除了孩子們在宅前屋後嬉戲之外,少有閑人。有壹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發現有船進灣來了,以為是客人來了,撒腿就跑回去,忙忙地解脫柴門的扣子,打開柴門迎接客人。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描繪得維妙維肖,十分傳神。詩人捕捉住這壹剎那間極富情趣的小鏡頭,成功地攝取了壹個熱情淳樸、天真可愛的農村兒童的形象。
詩歌純用白描,樸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謂洗盡鉛華,得天然之趣。 楊萬裏《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稀疏的籬笆旁壹條小路向遠處延伸著,樹枝上的花兒謝了,樹葉兒還沒有長得茂盛。
小孩兒尾隨著黃蝴蝶,奔奔跑跑,追逐個不停。追到菜花地裏,個個睜大了眼睛,咦!那飛舞的蝴蝶怎麽沒了蹤影?短短四句詩,把活波可愛的兒童刻畫的活靈活現,如在眼前。
楊萬裏的《舟 過 安 仁》:壹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壹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怪不得他們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舟過安仁》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
楊萬裏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贊賞有加。
7.描寫兒童童趣的詩句1、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宋·黃庭堅《牧童》 2、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詞》 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高鼎《村居》 4、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唐·胡令能《小兒垂釣》 5、松陰壹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梅子留酸軟牙齒,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宋·楊萬裏《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 6、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壹牛吃過柳陰西。——宋·楊萬裏《桑茶坑道中》 7、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8、壹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宋·楊萬裏《舟過安仁》 9、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宿新市徐公店》 10、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唐·呂巖《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