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在胡床上,樓外千峰。和誰坐壹起?月明風涼。
不搭順風車,要壹起唱。妳猜怎麽著自從加了壹個。風月平分。
上城講述蘇東坡閑暇時倚著胡床,透過窗戶看窗外連綿不斷的山峰。此時與蘇東坡同坐,唯有清風明月。休閑中有壹種崇高感。這種感覺類似於李白的詩“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使我們三個”。侯缺告訴我,他的副手袁來了,兩人遙相呼應,因為多了壹個人,浪漫在他們之間平分。
這個詞有兩個典故。龔宇樓並非西湖邊的建築,而是影射東晉郁亮在武昌依月登南樓。不騎:漢朝把縣令的副手稱為別駕,指的是蘇東坡在杭的副手元谷(公基)。
這個詞的場景是在壹個清風明月的夜晚。蘇東坡頗為悠閑地透過屋窗欣賞著遠處的風景,在清風明月的陪伴下享受著無盡的愜意。這是蘇東坡第二次來杭州。經過烏臺詩案,蘇東坡的人生觀更加豁達。此外,蘇東坡回杭州為市政府,是龍圖閣學士,升任官職。他的心情自然更舒服了。
說了這麽多廢話,妳可能會問這個詞和蘇州有什麽關系。不僅有關系,還和蘇州有名的拙政園有關系。蘇州拙政園有個景點叫“與誰坐軒”。和妳坐在壹起的玄關是扇形的,依水而建,墻上有兩扇窗戶。在這個門廊裏,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美景。而這個玄關的標題是《誰與玄關同坐》。坐在這玄關,看著窗外的美景,然後悠悠出世的是蘇東坡詩裏的最後壹句,“月明風涼。”
現在妳看,下次別忘了去拙政園感受壹下詩人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