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修改的名句和詩句

關於修改的名句和詩句

1. 有關修改作文的詩句,寫作文要反復修改,形容反復修改作文的名言或

1、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

典出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句,在寫"春風又綠江南岸"壹句時,壹個"綠"字反復推敲,反復修改,先後從“到”、“吹”、"過"、"來"、"駐"……壹直改到"綠"字方滿意為止,於是才有了這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

2、下筆欲生風,磨礱日有功。推敲詩益煉,駢儷語尤工。樓鑰《蔣慈溪挽詞》。

譯文:想要下筆的時候像風壹樣,就要每日磨練。推敲使詩句精益,伉儷俊秀,工整。

3、“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時代過著富貴生活。在他十三歲時,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遷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從此,曹雪芹過著困頓生活。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這部巨著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但全書尚未完稿,他就因愛子夭折悲傷過度而壹病不起,「淚盡而逝」,終年還不到五十歲。

4、古往今來,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過功夫。 ------何其芳

寓意就是告訴我們,不斷修改才是我們進步的階梯。

5、不要急於寫作,不要討厭修改,而要把同壹篇東西改寫十遍,二十遍。-----列夫托爾斯泰

寓意告訴我們,凡事不能急於求成,沈著冷靜、尋尋漸進、精益求精。

2. 有關於文章修改的名言警句

①不要急於寫作,不要討厭修改,而要把同壹篇東西改寫十遍,二十遍。

(列夫?托爾斯泰)

②作家最大的本領是善於刪改。誰善於和有能力刪改自己的東西,他就前程遠大。 (陀斯妥耶夫斯基)

③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魯迅)

④寫作還有壹個過程,就是修改過程。修改時,把作品當成不是自己的,從別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靜地修改。 (艾蕪)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3. 有關於文章修改的名言警句

關於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有:1、不要急於寫作,不要討厭修改,而要把同壹篇東西改寫十遍、二十遍。

(托爾斯泰) 2、作家最大的本領是善於刪改。誰善於和有能力刪改自己的東西,他就前程遠大。

(陀斯妥耶夫斯基)3、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魯迅)4、寫作還有壹個過程,就是修改過程。

修改時,把作品當成不是自己的,從別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靜地修改。(艾蕪)5、《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

“我當過教師,改過學生作文不計其數,得到深切體會:徒勞無功。(葉聖陶)6、必須永遠拋棄那種認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這還不夠。

(托爾斯泰).7、我想應當把不必要的話、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刪去,像農人鋤草那樣。(老舍)8、、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領。

(契訶夫)9、修改是寫作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何其芳)擴展資料有關修改文章的故事:古今寫作大師都很重視文章的修改.呂叔湘說:“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經修改他們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幾遍才定稿.”在文學史上傳為佳話,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已經為許多人的寫作實踐所證明,許多大家的名作都經過了反復的修改:1、左思嘔心瀝血,10年寫成《三都賦》,使洛陽為之紙貴。

2、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作過多次修改,涉及內容變動達上千處,包括典故、比喻的運用、結構的調整、部分描寫的刪除、外語原文及音譯等等.正是有了對《圍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這部作品總體上日趨精致,最終導致了壹部光彩照人的文學經典的誕生。3、在沒有電腦的年代,要修改文稿是多麽困難的事,但托爾斯泰、巴爾紮克等把那些多卷本的長篇修改了多遍以至十數遍,絲毫不亞於構思起草時對作品的生命投入.沒有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是不可能做到這樣的,也難怪他們能夠成為世界壹流的大文豪.4、唐代僧齊已《早梅》壹詩中有這樣壹句“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認為數枝不能算早,改為“壹枝”才是“早梅”,所以被稱為“壹字師”。

4. 形容作文要多修改的古今名言

①不要急於寫作,不要討厭修改,而要把同壹篇東西改寫十遍,二十遍。

(列夫?托爾斯泰)

②作家最大的本領是善於刪改。誰善於和有能力刪改自己的東西,他就前程遠大。 (陀斯妥耶夫斯基)

③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魯迅)

④寫作還有壹個過程,就是修改過程。修改時,把作品當成不是自己的,從別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靜地修改。 (艾蕪)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

“我當過教師,改過學生作文不計其數,得到深切體會:徒勞無功(葉聖陶)

8、必須永遠拋棄那種認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這還不夠。(托爾斯泰)。

9、我想應當把不必要的話、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刪去,像農人鋤草那樣。(老舍)

10、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領。(契訶夫)

11、修改是寫作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何其芳)

有關修改文章的故事

古今寫作大師都很重視文章的修改。

呂叔湘說:“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經修改他們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幾遍才定稿。”在文學史上傳為佳話,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已經為許多人的寫作實踐所證明,許多大家的名作都經過了反復的修改:

1、左思嘔心瀝血,10年寫成《三都賦》,使洛陽為之紙貴。

2、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作過多次修改,涉及內容變動達上千處,包括典故、比喻的運用、結構的調整、部分描寫的刪除、外語原文及音譯等等。正是有了對《圍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這部作品總體上日趨精致,最終導致了壹部光彩照人的文學經典的誕生。

3、在沒有電腦的年代,要修改文稿是多麽困難的事,但托爾斯泰、巴爾紮克等把那些多卷本的長篇修改了多遍以至十數遍,絲毫不亞於構思起草時對作品的生命投入。沒有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是不可能做到這樣的,也難怪他們能夠成為世界壹流的大文豪。

4、抗美援朝戰爭中,部隊作家魏巍隨誌願軍戰士來到朝鮮。在朝鮮戰場上,他每天都被誌願軍戰士的英雄事跡感動著。於是,他寫了壹篇文章來歌頌誌願軍戰土。在初稿中,他選用了二十多個感人事跡,後來,他對初稿進行了反復修改,刪去了許多內容,最後只選取了三個事例,分別從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三個方面歌頌誌願軍戰士。文章改短了,卻更加精煉,更加感人,這就是有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魏巍最初選取的二十多個事例,當然都很感人;但由於事例太多,讀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復修改,修改的結果,長的變短,卻更加精煉,更加感人。這正說明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道理。

5、唐代僧齊已《早梅》壹詩中有這樣壹句“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認為數枝不能算早,改為“壹枝”才是“早梅”,所以被稱為“壹字師”。

6、古代文人賈島“推敲”的典故

5. 有關修改詩句的故事 要好的

相傳,蘇東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壹起論詩,互相題試。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後,要哥哥從中各加壹字,說出詩眼。蘇東坡當即道:前者加“搖”,後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的思索後,得意的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壹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吟誦著,玩味著,不禁擊節稱妙。 這樣壹改究竟妙在何處?我們不妨也來玩味壹番。“輕風”徐來,“細柳”動態不顯,怎能配得上“搖”、“舞”這類較露的動詞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處,與“輕” 、“細”相宜,顯得和諧,並且又把風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繪出了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給人以壹種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隱”也欠貼切。試想,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滿大地,梅花自然沒有白天那麽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這樣,好壹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強了這壹首詩的感染力,真是壹字生輝。

壹天,唐朝年輕的詩人賈島去長安參加考試。他騎著驢,在大街上壹邊走壹邊想著他的詩句。突然,他想到了兩句好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又壹想,覺得“推”字改為“敲”字更好壹些,他想的正入神時,只聽得對面喊了壹聲:“幹什麽的?”還沒弄清楚是怎麽回事,便被拉下驢,帶到韓愈面前。原來,他碰見了大文學家韓愈和他的隨從,等賈島把事情說了壹遍後,不但沒有受罰,反倒引起了韓愈對詩句的興趣,韓愈想了壹會,"還是敲字好。靜靜的夜晚,在月光下,壹個僧人敲門,動靜相見,這個情景是很美的。”於是“推”字改為“敲”字。後來,“推敲”便成為人們反復考慮的意思。 詩人為了壹個字而反復推敲,千錘百煉,這種壹絲不茍的寫作精神,對我們的啟示應該是不言而明了吧。煉字,在今天看來,我們不妨把它看作寫作後的修改。我們同學寫作文時不註意修改,總是喜歡“壹氣呵成”,然後萬事大吉。這不是壹種好的作文習慣。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我們真的應該向古人學學這方面的工夫。當然,我們大可不必“撚斷數莖須”,但是文章寫成後必要的修改還是很有必要的。

6. 文章反復修改的詩句

古人煉句典故: 1、《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其中“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富於表現力。洪邁《容齋續筆卷八》雲:“吳中士人家藏其草。

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註曰‘不好’,改為‘過’,復圈而改為‘入’。

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作者認為“到”、“過”、“入”、“滿”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綠”字最為精警。 這是因為,前四字都只從風本身的流動著想,粘皮帶骨,以此描寫看不見的春風,依然顯得抽象,也缺乏個性;“綠”字則開拓壹層,從春風吹過以後產生的奇妙的效果著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裏江岸,壹片新綠。

這就寫出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沈得多了。 2、“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把僧齊己的《早梅》詩中的“數枝開”,改為“壹枝開”,齊己因此而拜鄭谷為“壹字師”。

3、據元代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記載,張桔軒有詩雲“半篙流水夜來雨,壹樹早梅何處春”,元遺山認為既指明了“壹樹”,就不能又說表疑問的“何處”,同時,壹樹梅花也絕非早梅,於是他就把“壹樹”改為“幾點”,“幾點”本身井沒有什麽奇特之處,但用在這裏描繪逐水而流的梅花,卻符合生活的真實,也使全詩氣機流暢,韻味平添。 關於文章反復修改的詩句: 元代劉秉忠《藏春集》中的《讀遺山詩四首》,其中之壹寫道:“青雲高興入冥收,壹字非工未肯休。

直到雪消冰泮後,百川春水自東流。”作者以形象的詩句描繪詩創作中煉字的過程,以及詩人煉得至當至雋的字以後的美好心情。

詩聖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唐朝詩人賈島以苦吟著名,因為“兩句三年得,壹吟雙淚流”之嘆而傳為文壇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