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嶽古屬普州,因治所成建於鐵峰山上,取“安居於山嶽之上”之義而得名。位於四川盆地東部,東鄰重慶,南接內江,西臨資陽,北接遂寧,是成都至重慶、南充至宜賓的捷徑交點。國道319和省道206線呈十字交叉貫穿全境。安嶽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4℃,冬暖春早,夏熱多雨,雨量充沛,生態良好,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5%。
安嶽石刻石窟身處美麗的自然山、水、森林植被之中,景區內溪谷縱橫、湖泊眾多、森林幽靜、田園優美。安嶽石刻上承敦煌、下啟大足,史溯源於東漢,興於唐,盛於宋,題材融合佛、儒、道,時間縱貫千余載。石刻內容豐富、規模宏大、藝術精湛,以“古、多、精、美”著稱於世,被譽為 “我國古代雕刻又壹偉大寶庫”。現有歷代摩崖造像10余萬尊,盛唐石窟佛經40余萬字,毗盧洞、臥佛院、圓覺洞、千佛寨、華嚴洞、玄妙觀、茗山寺、孔雀洞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木門寺國家級古建築1處,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是石刻旅遊的理想目的地。
安嶽人傑地靈,唐代開國名將程咬金、著名詩人賈島、北宋理學家陳摶、南宋數學泰鬥秦九韶、韓國金首露王王妃普州太後許黃玉、中國新詩開拓者康白情、諧劇創始人王永梭、現代著名作家劉心武等壹大批名人精英,在安嶽留下了眾多珍貴的詩歌、繪畫作品、歷史典故和傳世佳作。現有文廟、奎星閣、明進士壇、書帶橋、賈島墓、陳摶墓、秦九韶紀念館等眾多的名人遺跡、墓碑遊覽點。
安嶽古樸的農村風情,祥和的農民生產、生活場景,優美的田園風光、林業生態風光,百余座中小型水庫和數十條大小河流形成的獨特水上風光,60裏通賢柚長廊,30萬畝檸檬海洋,構成了我縣上佳的生態觀光旅遊特色。烽火村、水觀村、四方村、桂荷半島、桂荷頤園、觀景臺等鄉村旅遊景點,如田園牧歌的美麗風景,似小家碧玉的悠悠風情,是綠色生態遊的良好去處。
全縣已形成了以石刻藝術為主題的東部、中部、北部三大珠環相連的石刻生態文化旅遊景區。景區內旅遊基礎設施、服務配套設施完善。獨特的自然生態風光、良好的氣候條件與文化旅遊資源的完美結合,使安嶽成為遊覽、觀光、會務、休閑度假為壹體的文物旅遊景點和綜合型旅遊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