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鵝》古詩帶拼音如下:
é,é,é,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bá máo fú lǜ shuǐ,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
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註釋:
1、曲項:彎著脖子。
2、歌:鳴叫,長鳴。
3、撥:劃動。
創作背景: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七歲時創作的詩歌。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壹個小村子裏。村外有壹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壹天,家中來了壹位客人。
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七歲的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壹群白鵝正在池塘裏浮遊,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詠鵝》賞析
《詠鵝》相傳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少年時期的詩作。此詩展示了壹幅白鵝戲水圖。開篇連用三個“鵝”字,寫出鵝的聲響美,表達了對鵝的熱愛。
接著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美。全詩將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活靈活現地顯示出鵝的形神情態。
這首詩中鵝的形象既給人壹種飄逸而高潔、仿佛超脫世俗的審美快感,令人向往;又使人們體會到壹種健康、豪邁、慷慨、向上的精神,令人振奮。而誌存高遠是這首詩最核心最精華的意義所在,把高遠之誌寫得不即不離則是這首詩表達上的高妙之處。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詠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