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建安詩歌與正始詩歌在內容和風格上有哪些

建安詩歌與正始詩歌在內容和風格上有哪些

區別在於建安文學對後世的影響更大,因為,那時的詩賦決定了後來的五言詩的格局,還對七言詩進行了試創作。還有就是建安文學時期的作家們的思想和正始文學時期作家思想有很大的區別,建安時期的文人比正始時期更有安全感,曹操是很支持文學的而且四處網絡文人,而司馬氏政權則以排除異己為主要目的,使得當時的道德思想變得空虛,因此文人們為了保持住建安時期遺留下來的對虛無思想的掙脫的精神,風骨的意味就更深了。建安時期畢竟是社會得到恢復的時期,雖有疾苦,但是仍充滿希望,而正始時期則是水深火熱,朝不保夕的狀態。

以高平陵事件為分界的正始時期和後正始時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歷史階段.因此,在兩種不同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正始文學和後正始文學,不論在思想內容上還是在藝術上都呈現出迥然不同的風貌.建安詩壇為中國詩歌確立了“建安風骨”的美學典範,而正始之音是以隱晦曲折為主要特征。建安時期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的壹批詩人,壹方面學習漢樂府,描寫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壹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負,形成了壹種悲涼慷慨、剛健有力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或“建安風力”。正始文學:正始文學泛指魏代末年的文學,此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他們在作品中抗議司馬氏的殘暴統治,揭露禮教的虛偽,與“建安風骨”壹脈相承。以何晏為代表的正始文學,其成就雖比不上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也比不上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後正始文學,但它在文學史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跡,並對兩晉文壇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