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儒釋道3家文化裏有沒有包含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觀點啊?

儒釋道3家文化裏有沒有包含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觀點啊?

儒家尤註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和轉化到的是國家的方面,但真正關於“強者恒強、弱者恒弱”,這壹點沒有明說.

但是按照孔子所主張的“貴賤有序”來推測的話,他維護周朝的禮,因而貴賤有序,強者乃長序,弱者次序.如果是按照這壹層來推斷的話,再加之儒家中的“義”是壹種觀念形式的規範.照這層意思,那它強調的應該是強者應該維持自身的強勢,而弱者應該自足.

再有壹個,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是個暗河會矛盾不可調和的時代,他把傳統文化加以適當的改造,以便在社會實踐中建立壹種新的和諧秩序和心理平衡,最終還是有了作用.而孟子也說了,“其進銳者,其退速.”我的推斷是他並不怎麽贊成弱者飛快變強的,但他還有壹句“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所以這樣答案就該出來了.

-----------儒家觀點,強者應該維持自身的強勢,而弱者應該在自足基礎上不失實際促進飛躍.

釋家,佛家嘛,我這裏就按照漢傳佛教禪宗思想來說.

但是首先妳要知道,佛教和佛家不是完全相同的.佛家,是對佛法理論與學佛者的統稱。

佛家,講究靜心領悟,講得是緣.緣到則來.緣盡則去.佛家的大致是靜心,若無靜心,很容易偏激.講求的是壹個“空”,六祖惠能最著名的詩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說的是既然緣起有,自性無本來就是空,都是空的,還哪有什麽強什麽弱呢,所以也就不存在了強者恒強、弱者恒弱.

《心地觀經》裏也說,“心如流水不暫住”,連心都是虛幻不斷變化的,哪裏還有什麽恒存在的事物呢?

-----------所以,佛家觀點就是沒有恒強,沒有恒弱.

道家,也不是道教.《老子》裏“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壹切是不得違反自然規律的宗旨的,妳的強和妳的弱應該按照自然規律來,管它恒還是不恒.

道家這壹點我很抱歉,大概就是那裏意思,因為老子是主張順從自然規律的。我對道家的了解不是很深,所悟尚淺,也許關於道家的回答有些粗糙了.

以上只是我的壹些看法,希望妳能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