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壹首互相安慰的詩

壹首互相安慰的詩

獨坐敬亭山

唐朝:李白

鳥兒飛得無影無蹤,留下孤雲自在逍遙。

妳看著我,我看著妳,彼此之間,只有我和敬亭山山的眼睛。

鳥兒飛得高無影,寂寞的雲獨自去散心。妳看著我,我看著妳,他們並不討厭對方。前面只有我和敬亭山。

創作背景

商元二年(761),李白六十多歲。安史之亂後的漂泊,經歷了冤獄的牢獄和帶罪流放的屈辱。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後壹次來到宣城,沒有了賓朋如雲、迎客的場面,更沒有了北樓沈湎酒談詩的風雅。

他壹個人蹣跚著上了敬亭山,壹個人坐了很久,感覺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動,很難過,很孤獨,很淒涼,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敬亭山獨坐》這首詩。這更符合李白創作這首詩的時空背景。

擴展數據

敬亭山位於宣州(今安徽宣城),是六朝以來著名的江南郡縣。謝靈運、謝朓等大詩人曾在此任太守。李白壹生七次遊歷宣城。這首五行詩寫於天寶十二年(753年)秋天,距離他在天寶三年被迫離開長安,已經過去了十年。

長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嘗盡了人間的苦澀,看透了人間的冷酷,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獨感。這首詩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是詩人懷著孤獨寂寞的情懷,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尋求慰藉的人生寫照。

前兩句“眾鳥飛高,孤雲獨去閑”,看似寫了眼前的景象,其實卻寫出了所有的落寞:天上幾只鳥飛得很高,直到消失得無影無蹤;浩瀚的天空中依然有壹朵白雲,我卻不願停留,慢慢飄得越來越遠,仿佛世間萬物都在排斥詩人。

“精疲力盡”、“無所事事”這兩個詞把讀者引向壹個“寧靜”的境界:似乎在消除了山中壹群鳥的喧鬧之後,感覺特別寧靜;滾滾厚雲消失後,我覺得特別安靜。所以這兩句寫成“動”看“靜”,用“動”來定“靜”。這種“靜”,反映的是詩人心靈的孤獨與寂寞。

這種生動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並暗示詩人久遊敬亭山,勾勒出他“獨坐”的形象,為下壹聯“相望不厭”做鋪墊。

在詩的後半部分,用擬人的手法來描述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鳥兒飛走後,靜靜的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詩人凝視著美麗的敬亭山,敬亭山似乎也在壹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讓詩人很感慨——大概是世界上唯壹壹個想陪我的人吧?“相望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

“向”與“梁”同義反復,將詩人與敬亭山緊密聯系在壹起,表現出強烈的情感。結束語中的“只”字也是經過錘煉的,凸顯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壹知己足矣”,鳥兒飛走不值壹提!

這兩首詩營造的意境還是“靜”。表面上寫的是詩人與敬亭山對視,深情款款。其實,詩人越是寫山的“多愁善感”,越是表現人的“無情”;而他孤獨淒涼的處境,就在這安靜的壹幕中展露無遺。

“靜”是這首詩的血液。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在於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高度融合所創造的“靜”的境界。難怪沈德潛在唐詩中稱贊這首詩為“‘獨坐’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