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據報道,日本琉球大學的壹位教授通過調查發現,如果烹飪得當,豬肉也可以成為“長壽藥”。
調查結果顯示,某地8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幾乎每天都吃豬肉,主要是烹飪方法不同,豬肉烹飪時間長。先把豬肉煮兩三個小時,再加入海帶或蘿蔔再煮壹個小時,做成湯。
最近隨著生豬產能的恢復,凍肉的儲存,屠宰企業壓價的壓力,壹向看漲的二哥終於不看漲了。9月份豬價的持續下跌,也讓很多養豬戶的發財夢重新回到了現實。隨著近日豬價的持續觸底,部分豬源充足的地區加快拋售手中的牛豬,市場消費低迷,進口豬肉增加,儲備豬肉不斷投放,都給未來豬價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時至今日,國內豬價持續大規模下跌,豬價下跌的區域從原來的東北、華北蔓延至16南北省市。尤其是東北地區,受臺風“美莎克”影響,生豬運輸受阻,豬價下跌成為重災區。外三元均價已跌至16元,部分地區牛豬價格甚至不足15元壹斤。與上個月相比,目前的生豬價格可謂“豬毛壹地”,壹向強勢的華南、華東地區近期在全國豬價下跌的影響下開始了震蕩回調。
面對不斷下跌的豬價,很多養豬戶都很不解。明明市場上生豬供不應求,消費旺季又接踵而至,為什麽豬價會在這個時候下跌?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近期豬價下跌與以下三個因素密不可分。
第壹,產能的恢復。受豬價上漲和政策支持影響,下半年以來生豬產能恢復明顯加快。根據農村農業部公布的數據,2020年7月,我國生豬存欄量呈上升趨勢。其中,能繁母豬存欄數較6月增長4%,生豬存欄數較上月增長4.8%,同比增長達到13.1%,這是自2018以來生豬存欄數首次出現正增長。產能的大幅增加表明豬肉的供應缺口在逐漸減少,壹定程度上抑制了豬價上漲的步伐。
二是消費不振。受豬價上漲風暴影響,豬肉價格壹直居高不下。“豬肉貴,吃不起”甚至成了網絡熱詞。根據目前的數據,很多地方的豬肉價格還是267,有些地區的豬肉價格甚至是30+壹斤。雖然已經到了消費旺季,但居民消費主動性不高,人們更願意選擇漲幅較小的牛羊雞鴨。豬肉消費低迷,屠宰企業為了保利潤,會借機打壓豬價,這也是當前豬價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
第三,凍肉儲備的持續投放。受豬價上漲影響,為保證市場豬肉供應,抑制豬價上漲,截至目前,我國今年投放儲備豬肉30批,總量54萬噸。如此大量儲備豬肉的到來,極大地抑制了豬肉價格的二次上漲。就我國進口豬肉的數量和壹周投放的進度來看,隨著消費旺季的到來,凍肉的儲存似乎不會停止,而是有可能繼續增加投放。
總的來說,當前豬價下跌與產能恢復、豬肉儲備增加、進口豬肉數量增加等因素密不可分。但影響當前豬價走勢的主要原因還是市場消費的低迷。YQ目前經濟下行,普通消費者收入下降。面對持續高企的豬肉價格,如何才能放縱消費?所以個人認為,豬價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不排除進壹步下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