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子期:春秋時期楚國人。精音律。相傳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誌在高山還是誌在流水,因被伯牙引為知音。他死後,伯牙在他的墓前彈了壹次琴後就不復鼓琴。
鐘會(225-264)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省長葛市)人。三國時魏國謀士、將領,曹魏大臣鐘繇的兒子
鐘嶸中國南朝文學批評家。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曾任參軍、記室壹類的小官。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以後,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詩歌評論專著《詩品》。以五言詩為主,全書將兩漢至梁作家122人,分為上、中、下三品進行評論,故名為《詩品》。《隋書·經籍誌》又稱之為《詩評》。在《詩品》中,鐘嶸提倡風力,反對玄言;主張音韻自然和諧,反對人為的聲病說;主張“直尋”,反對用典,提出了壹套比較系統的詩歌品評的標準。
鐘若玉:清(1737-1802)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女,字文貞,號元圃。工寫墨梅。畫臨崔白,字學鐘、王,詩宗韓、柳。以鬻字自給,腕力蒼老,不類閨閣人書。晚依婿家藩氏,以訓女生為業。卒年66。《墨香居畫識、明齋小識、墨林今話》
鐘天緯:江蘇華亭人,清代著名翻譯家,譯書數十種,著有《則足集》。
鐘榮光:廣東香山人,清光緒22年加入興中會,並創辦宣傳革命的報紙。1928年嶺南大學收歸國人自辦,任第壹校長。次年改任嶺南大學榮譽校長。
鐘世銘:直隸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緒進士。光緒三十二年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回國後,充直隸高等工業學堂英語教員、教務主任。1921至1925年間,先後任北洋政府鹽務署署長、財務處長及總代長。後調任奉天交涉員,未幾辭職。
鐘芳禮:清代廣西人,壹說廣東花縣人。壹說原名芳球。入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後,為禦林侍衛。鹹豐三年,在天京被封為丞相。
鐘穎:清代滿州正黃旗人,愛額覺羅氏。曾充四川陸軍小學工程處提調〉光緒三十三年繼任四川陸軍第三十三混成協統,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總辦。辛亥革命後奉調入藏,為辦事長官。數年後回川。
鐘離春:戰國時期齊國人,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以才取勝的皇後。本來就是齊國人,相貌奇醜無比,40歲了還沒有嫁人。於是她自己去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的狀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後被齊宣王采納,並立為王後。
鐘紹京:鐘嶸之弟鐘嶼的玄孫,唐代宰相、書法家、藏書家,善書直鳳閣,時號小鐘。
鐘芳(1476~1544),字仲實、中實,號筠溪。是明代著名的學者、政治家,是壹位在明代當過文官、武官、法官、學官和財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繼文莊(丘浚),下啟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廣東通誌》壹書中尊稱其為“嶺南巨儒”。鐘芳,原籍瓊山縣,出生於崖州高山所(今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水南村)。幼年喪母,寄居外親黃家撫養,又名黃芳。自幼聰穎好學,10歲入崖州州學。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鄉試第二名,正德三年(1508年)殿試賜二甲進士第三名,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壹時名動京師,蓋謂丘文莊後又壹南溟奇才”,時人敬稱“鐘進士”、“鐘崖州”。曾任代理吏部稽勛司郎中,考功司郎中,漳州府同知、知府等職。任寧國府推官時積極清理積案,嚴懲貪贓枉法者。十六年(1521年)任浙江提學副使,致力革除科考弊端,堅持“德才兼優”選用人才,使當時學風煥然壹新。嘉靖二年(1523年)任廣西布政司參政,及時消除虎患,百姓念其功德,為他雕塑石像。不久調任江西右布政使。九年(1530年)升任南京太常侍卿,翌年兼任國子監祭酒。十壹年(1532年)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第二年改任戶部右侍郎,奉旨總督太倉,奏請朝廷賑災撫民,緩和了災民因幹旱引起的困苦。十三年(1534)年告老退鄉,遷居原籍瓊山縣,以讀書為樂。家居十余年,有幹以私者,謝曰:“吾豈晚而改節哉”!
鐘芳學問精而兼博,著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醫學、軍事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