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將進酒
作者: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簡體版:
將進酒
作者: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咨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 [qiāng jìn jiǔ]
簡介
《將進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壹首詩。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沈,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全詩情感飽滿,無論喜怒哀樂,其奔湧迸發均如江河流瀉,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變化劇烈;在手法上多用誇張,且往往以巨額數量詞進行修飾,既表現出詩人豪邁灑脫的情懷,又使詩作本身顯得筆墨酣暢,抒情有力;在結構上大開大闔,充分體現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白話譯文
君不是見過黃河之水從天而降嗎?它滔滔直下,奔流到海,壹去不回。
君不是見過高堂明鏡中的滿頭白發嗎?它早晨還如青絲壹般的黑柔,晚上就變得雪壹般
白了。
人生如夢,得意時壹定要趁著大好時機盡情行樂啊,不要讓手中的酒杯空對著月亮。
天生我材,必有大用。千金算得了什麽,花去了還能掙回來,青春可是壹去不復返喲!
烹羊宰牛,盡情地歡樂吧,要喝就壹下子喝它三百杯,喝它個痛快。
岑老夫子,丹丘老弟,快喝啊,不要停杯!
我給妳們唱壹首歌,請妳們傾耳細聽。
什麽鐘鳴鼎食之樂呀,什麽金玉美食之筵呀,這些富貴榮華都如過眼煙雲,有什麽可貴?我所要的是杯中酒不空,長醉永不醒。
自古以來聖人賢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於酒的飲者才能留下美名。
從前陳思王在平樂觀大宴賓客,每鬥價值十千的美酒盡情地歡飲。
主人妳怕什麽,嫌我的錢少嗎?將大壇子酒端過來,盡情地讓大家喝!
我兒,妳快過來,將家中的五花馬和千金裘都取將過來,統統地換酒喝,我要與諸君喝它個壹醉方休,同消這胸中的萬古之愁啊!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壹。郁賢皓《李白集》認為此詩約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前後。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系於天寶十壹載(752)。壹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後,漫遊梁、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壹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這壹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壹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泄胸中的郁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名家點評
《李太白詩集》:嚴羽評:壹結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賞摘。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壹噴即是,此其所長。
《唐詩廣選》:轉折動蕩自然(“岑夫子”二句下)。楊升庵曰:太白狂歌。實中玄理,非故為狂語者。
《唐詩解》卷上:此懷才不遇,托於酒以自放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首以“黃河”起興,見人之年貌倏改,有如河流莫返。壹篇主意全在“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兩句。
《此木軒論詩匯編》:“惟有飲者留其名”,亂道故妙,壹學便俗。
《古唐詩合解》:太白此歌豪放極矣。
《而庵說唐詩》: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氣幹古無雙。
《唐詩選勝直解》:此詩妙在自解又以勸人。“主人”是誰?“對君”是誰?罵盡竊高位、守錢虜輩,妙,妙!
《唐詩合選詳解》:王翼雲曰:此篇用長短句為章法,篇首兩個“君不見”領起,亦壹
也。
《唐宋詩舉要》:吳曰:驅邁淋漓之氣(“人生得意”壹句下)。吳曰:豪健(末句下)。
《李太白詩醇》:壹起奇想,亦自天外來。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