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月亮共飲(1)
花兒在下壹壺酒,沒有朋友,獨飲。
舉起我的杯子,我邀請明月,明月帶給我它的影子,讓我們成為三個人。
明月不知飲酒,身前影子在後。
我不得不和他們打成壹片,享受春天的快樂。
我唱的歌是光明而流浪的,我舞的是漂泊前的影子。
醒來壹起開心,醉後各自散去。
我願意和他們永遠在壹起,忘記友誼的傷害,就像銀河的銀河。
回溯到公元744年,距離李白被唐玄宗以皇家學者的身份召入宮中,也不過1年。
李白變了。
他有“笑天出門,我們是蒿人嗎?”,也難掩他在人生巔峰時的自信和喜悅。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生性浪漫的李白被帝王文人的枯燥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激情很快耗盡。大臣們的讒言也加劇了被皇帝疏遠的風險。
停留在朝野沒有意義,也沒有出路。是時候離開了。無奈,他只好以“以金還山”為名,在梁宋間流浪。
官場失意的李白,遇上中秋明月,自然要安排飲酒。剛開始喝酒的時候,現實帶來的不安就表露無遺:“從花叢中的壹壺酒,我壹個人喝。沒有人和我在壹起。”李白沒有刻意回避自己的困難。畢竟他沒有朋友,只能壹個人喝酒。
談論中秋節喝酒的習俗可以追溯到漢代。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皇帝每年八月在祠堂祭祀時都要喝“歡”酒。這種酒從正月初壹就開始釀造了。經過八個月的耐心釀造,味道醇厚。在李白生活的唐代,《天寶遺》中記載,人們喜歡在夜晚熄滅燈光和蠟燭,喝壹杯“月亮酒”,在月亮上喝酒的活動日益繁榮。李白的《獨飲明月》就是在這壹活動背景下產生的。
皎潔的月光讓李白有點恍惚。他沒有沈溺於生活中的挫折,而是熱情地舉起酒杯,邀請嶽明喝酒。嶽明、李白和李白在月光下的影子正好合成了三個人。
於是,就有了千古流傳的名句:“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喝三個人。”
但是月亮和影子似乎有點呆滯,“唉,月亮是不能喝酒的,酒徒們跟著我吧”。月影不會喝酒,不知道喝酒的樂趣,影子只能跟著他白活。
李白愛酒,自稱“酒中仙”。喝醉了的李白堅持邀請月影壹起享受美妙的時光,“但還是有壹段時間我有了這些朋友,來為我歡呼,度過春末”。在李白看來,人生的失意是暫時的,及時行樂才是王道。
他沈迷於展示自己的歌舞,已經漸漸抽離世俗的煩惱,由內而外洋溢著自信的青春光彩。月影仿佛被李白深深感染,情不自禁地融入了這種歡樂的氛圍。“我唱了。月亮鼓勵我,我跳舞。我的影子在後面翻滾。”月亮其實因為欣賞他的舞蹈而逗留了很短的時間,影子也隨著他自由搖擺的身體隨意轉動。
幸福總是短暫的,但李白不願意從這短暫的幸福中醒來。他繼續寫道“從我知道開始,我們就是好夥伴。,然後我喝醉了,我們失去了彼此。善意會有保障嗎?,我看星河漫漫路。”
他知道,壹覺醒來,他將與世界末日的月影四散,難以重聚。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感到失望。而是通過這次見面,認定月影是可以永遠相伴的朋友,並和他們約定,以後壹起去遙遠的星系旅行。
李白骨子裏的浪漫是,即使是獨自壹人與月亮共飲,也能主動去尋找快樂。
他有壹雙審美的眼睛,可以發揮想象力,調度月影加入飲酒小分隊,享受人間片刻的幸福。
在李白的大部分詩歌中,這種超脫和瀟灑隨處可見。雖然很多詩歌的背景並不能掩蓋抑郁的現實,但他很少在詩歌中表達和渲染尷尬和困惑。
他似乎對玩遊戲有壹種與生俱來的熱情,他的人生終極目標是不被事實所累,及時吃喝玩樂。所以他在調侃自己不幸經歷的同時,也能繼續充滿自信地擁抱生活,感染身邊的人,包括後世的讀者。
李白能跨越千年,依然大放異彩,是因為他從未刻意掩飾生存的艱難,在困境中積極尋求突破。
李白的人生態度,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追求的:我們可以接受現實的殘酷,但絕不會輕易低下高昂的頭,即使頭破血流,也不會放棄遠大的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