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義音樂的主要特征如下:
古典主義音樂的創作原則與風格是嚴謹、規整,浪漫主義音樂是註重情感的表現與激情的發揮。
與之相比較,印象主義音樂並不通過音樂來直接描繪實際生活中的圖畫,而是更多地描寫那些圖畫給我們的感覺或印象,渲染出壹種神秘朦朧、若隱若現的氣氛和色調。在樂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規則的形式,以便更好地體現出印象主義音樂較為自由的特點。
印象主義音樂盛行的時間不很長,它很快就被更加激進與富於變化的現代音樂所代替,但印象主義音樂卻是音樂發展史上的壹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從此音樂藝術開始了壹個具有根本意義的轉變。正因為如此,印象主義音樂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視,其藝術性與重要性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理解與承認。
印象主義音樂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詩歌繪畫為題材,突出瞬間的主觀印象或感受;在音樂語言上突破大小調體系,重視和聲、織體和配器的色彩;擅長表現幽靜朦朧、飄忽空幻的意境。
它深受當時印象主義繪畫和象征派詩歌的影響,追求刻畫實物周圍的色彩與光影在瞬間的迷離變幻。因此,在印象派的音樂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聲遠比旋律重要。
由於鋼琴兼有和聲以及音色精致變化的功能,又能在琴槌、琴弦和踏板的巧妙組合之中產生奇妙的泛音效果,最能表達雲霧水性音響的靈動之感,因而十分適宜表現印象主義的風格。不僅如此,印象主義音樂在聽覺感受、觀念意識和心靈體驗上都超越傳統進行了全方位的更新。
作為印象派音樂的創始人,德彪西的創作特點與浪漫主義有著直接的承傳關系。從他的鋼琴作品標題來看,德彪西喜歡把創作寄托於夢幻世界,而這正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壹大特點。
盡管德彪西描繪大自然的題材比比皆是,但他並沒有像浪漫主義音樂那樣借景抒情,而是超然物外,精神遨遊在水光山色之中,在虛無縹緲的意境中進入壹個忘我無我的境界。德彪西是繼肖邦之後的又壹位挖掘鋼琴內在音響的大師,他打破了調性的束縛,開拓了鋼琴音色的微觀世界。
與德彪西相比,作曲家拉威爾在鋼琴音樂創作風格上有著很大的差異,他在逐漸擺脫印象主義美學思想的約束,回到更古老純粹的法國傳統。拉威爾享有管弦樂配器大師的盛名,敏銳的色彩感大大地影響了他的鋼琴創作。
如果說德彪西主要從鋼琴本身去發掘表現潛力和音響層次,拉威爾則更註重從樂隊配器的角度來發揮鋼琴音響的色彩性。其鋼琴作品以組曲《鏡子》、《夜之幽靈》和兩首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