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昭君怨·詠荷上雨註

昭君怨·詠荷上雨註

答案

小題1比喻。作者將落在荷葉上的雨點比作“真珠”,把聚在壹起的雨水比作“水銀窩”。(修辭2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點隨荷葉跳動忽散忽聚,在葉窩聚為壹汪晶瑩的雨水,表達了作者對雨的贊詠和喜愛之情。(分析作用3分)

小題2本詞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上闋虛寫夢中西湖急雨,下闋實寫醒後池荷清雨。(簡析手法2分)用夢中西湖煙雨襯托庭院荷池——西湖煙雨之美是公認的,而詞篇暗示院中的雨荷有著同樣的魅力。詞人構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現空間,擴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題。(分析作用3分)

答案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詞的下片依然是寫景,主要是描寫在荷葉上跳動的雨點,詩人說是“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只見是用了比喻的手法。至於修辭作用,要指出所描寫物的特點,以及此所表現出來的詩人的思想情感。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

點評:對於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應該著力於兩個方面,壹是要明確詩歌的表達技巧包含哪些方面: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等。二是要分析所給的詩歌句子,看要分析的詩句寫的對象是什麽,怎麽表現的。結合這兩方面,從而作出判斷。

小題2試題分析:本題問這樣寫有何妙處,其變式就是作者這樣寫有什麽作用。因此,答案也就應從內容和結構這兩個方面作答。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

點評:在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時,不僅僅要知道表達技巧“是什麽”,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為什麽”(這種表達技巧本身的表達效果)和”怎麽樣”(這種表達技巧對表達詩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高考中,對表達技巧的鑒賞,重點考查的不是“是什麽”,而是“為什麽”和“怎麽樣”。在回答此類問題時,應註意在辨識表達技巧的基礎上,熟練掌握“是什麽”(敘)——“為什麽”(析)——“怎麽樣”(評)這壹答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