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我國著名作家有哪些吶?

我國著名作家有哪些吶?

我國著名作家及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運動的偉大旗手。他的作品對中國人民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曾留學日本,後棄醫從文,意在改變國民精神。他曾在北大、北女師大任教。1927年起定居上海,完成了由民主主義者向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偉大轉變。魯迅壹生著、譯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17本、小說集3部、散文和散文詩集各1部。先後選入教材的有:小說《社戲》、《故鄉》、《孔乙己》、《藥》、《祝福》、《阿Q正傳》;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雜文《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友邦驚詫”論》、《論雷峰塔的倒掉》、《吶喊自序》、《拿來主義》、《文學和出汗》、《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燈下漫筆》(節選)等。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紹興人,現代散文家,“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壹,五四運動時期提倡“人的文學”,30年代和林語堂壹起倡導“閑適幽默”小品,著有《自己的園地》、《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等。

柳亞子(1887—1958)江蘇吳江人,現代著名詩人,工於舊詩,尤長於七言,詩詞具有愛國精神。

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作家、學者。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任北大教授,五四初期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是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影響很大。曾在古代文學史、哲學史方面做過壹些開創性工作。主要作品有《胡適文存》。

劉半農(1891—1934)江蘇江陰人,現代文學家、語言學家。著有詩集《揚鞭集》和《回聲實驗記錄》等專著。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沫若是筆名,四川樂山人。現代作家、詩人、戲劇家、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曾留學日本,後棄醫從文,回國後組織“創造社”,開展革命文藝運動。大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致力於中國古代史研究。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文聯主席、中科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其著作極為豐富,主要詩集有《女神》、《星空》,主要劇作有《屈原》、《虎符》等。另有小說、散文、評論、學術專著等。詩歌《天上的街市》、歷史劇《屈原》(節選)以及《〈魯迅詩稿〉序》被選入教材。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中國***產黨的偉大領袖,中華人民***和國的締造者。青年時代就投身革命,是中國***產黨的創始人之壹。他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他集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和詩人於壹身,撰寫了大量的政論著作、軍事著作和哲學著作,並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章詞作。選入教材的有《紀念白求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農村調查序言》、《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和詞作《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水調歌頭·遊泳》等。

顧頡剛(1893—1980)字銘堅,江蘇蘇州人。歷史學家,“古史辨學派”創建人。知識淵博,治學嚴謹。曾任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著述頗豐,主持了《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的標點工作。《懷疑與學問》壹文被選入教材。

許地山(1893—1941)原籍福建,生於臺灣,現代作家,“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壹,著有《空山靈雨》,還編有《中國道教史》(上)、《印度文學》、《大藏經索引》等。

丁西林(1893—1974)原名燮林,字巽甫。物理學家、戲劇家。英國伯明翰大學理科碩士。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主任。他熱心文藝創作和翻譯工作,出版了《丁西林劇作選》。散文《三塊錢國幣》入選教材。

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壹,長期在商務印書館和開明書店任編輯,編過《小說月報》和《中學生》等刊物,並從事創作工作。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倪煥之》,批判了“教育萬能”的錯誤思想。被選入教材的有《蘇州園林》、《景泰藍的制作》和小說《夜》。

鄒韜奮(1895—1944)名恩潤,字韜奮,江西余江人。著名政論家、出版家。畢生從事新聞工作,先後在上海、香港主編《大眾生活》等刊物。《工作的大小》壹文被選入教材。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哲學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博士。回國後,曾在中山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授。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馮友蘭教授曾以“三史(《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釋今古,六書(《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紀貞元”,總結了自己壹生的學術成就。他繼承和闡發了程朱理學的傳統,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哲學思想體系,成為壹代哲學宗師。主要論著收入《三松堂全集》。散文《人生的境界》入選教材。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著名作家、學者。早年留學美國、德國。提倡小品文創作。著有長篇小說《京華煙雲》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是筆名,浙江桐鄉人。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研究會”的發起人之壹,積極開展革命文藝運動,在魯迅及其作品研究方面有開創性貢獻。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和《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等。先後選入教材的有:《自傳》,散文《白楊禮贊》、《風景談》,評論《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茅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壹,是我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壹。

郁達夫(1896—1945)名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現代作家。曾留學日本,歸國後與郭沫若等組織了創造社。1945年在印尼被日本憲兵殺害。小說大多帶有“自敘傳”性質。代表作有小說《沈淪》、《春風沈醉的晚上》等。散文《故都的秋》被選入教材。

徐誌摩(1896—1931)筆名詩哲、南湖等,浙江海寧人。新月派詩人。曾留學美國、英國,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任教。主要作品有《誌摩的詩》、《翡冷翠的壹夜》。《再別康橋》入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