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把握詩歌情感的方法 [從抒情方式把握詩歌的情感]

把握詩歌情感的方法 [從抒情方式把握詩歌的情感]

古詩鑒賞最大障礙是讀不懂詩歌,把握不了詩歌的情感內容。這有詩家語言的疏離陌生之因,有時間距離和歷史情境之異,也與我們對詩人抒發情誌的規律把握不夠有關。本文試從詩人情感抒發的角度作壹點探討。

詩主情,或者說詩歌是強烈情感的產物,沒有情感的迸發,就沒有詩歌,詩歌是詩人情感的物化。所以把握詩人情感抒發的方式,就不失為我們體味詩歌情感內容的捷徑。情感抒發有兩種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其情感內容壹眼便知,壹般不會作為考試內容。間接抒情就是情感不直接說出,而是借助對景、物、史、人的描寫或詠嘆,含蓄委婉地傳達出來。在間接抒情的詩歌中,詩人對生活生命的感發蘊積胸中,有時這種感發甚至被遮蔽著,耳目壹旦觸及外物,遂如吹皺的壹池春水,喚醒了心中的意緒,於是情感便因景而生,緣物而發,際會歷史風雲,神遇相知之士。這壹類詩歌,意蘊豐富,手法鮮明,便於設題,所以常作為高考命題素材。

壹、寫景抒情式

謝榛《四溟詩話》:“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情――詩人的生命感發,僅僅是詩的胚胎,要將它養育成詩,必須找到適合它的媒介物――景,詩由情胚而孕育,借景媒以表現,情胚與景媒交融契合便形成了詩的意境。壹切景語皆情語,景與情之間通常有四種關系。

第壹種:以樂景寫樂情。杜甫詩《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人通過壹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抒發了詩人經過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歡悅之情。

第二種:以哀景寫哀情。2004年廣東卷杜甫詩《江漢》:“江漢思歸客,乾坤壹腐儒。片雲天***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詩中“片雲”“孤月”組成了淒涼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

第三種:以樂景寫哀情。杜審言《渡湘江》:“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當年,春日遲遲,園林如繡,遊目騁懷的美景反襯出今日之悲。眼前的鳥語花香反襯出了遠去邊疆的哀愁。

第四種:以哀景寫樂情。李白詩《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五月的天山,映入眼簾的僅有皚皚的積雪,無花可賞,無柳可折,寒氣逼人。情景如此單調,如此淒涼,反襯出了將士奮勇殺敵的豪情。

二、寫物言誌式

寫物言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托物言誌。詩人在對象――物上,發現或找到了和自己在精神上的某些相通之處――物與誌的“契合點”,引起了心靈的感會,於是便借助對“物象”的描摹,挖掘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壹抒心中情誌。詠物詩特點是“不粘不脫(不即不離)”,既扣準所詠之物,又在詩中有所寄托。詩人在詩中展開詩意的想象,把物象和情誌交融在壹起,分不清何處是寫物,何處是寫人,又處處是物,處處是人。字字摹寫物象之態,句句曲盡胸中之誌。2004年北京夏季高考卷所選蘇軾詩《紅梅》:“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蘇軾在詩中,既兼顧梅花的物態和本性,又將梅花人格化,抓住了紅梅的“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態”這壹獨有的“梅格”,傳達出了紅梅嫻靜高雅而不淺薄庸俗的神韻。句句寫梅,字字喻己。

同壹個物,因為詩人個人的性情、際遇和創作時的具體情況不同,故所詠之情也就相異。從詩中可以明顯地讀出作品背後獨特的“那壹個”人來,所詠之物後潛藏著作者強大的生命感發力。宋人陳亮《梅花》:“壹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己。陸遊的詞作《蔔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以冰清玉沽的梅花自喻自況,抒發了自己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三、寫古喻今式

這類詩歌寫古意在喻今,寫史意在抒懷。或歌詠故去的成功輝煌反襯眼下的失敗與荒涼,或詠嘆已逝的荒唐慘痛來警戒當政者及抒發自己的歷史虛無輪回感。詩人以情統史,以誌言古。杜牧詩《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人借陳後主沈溺聲色,終日與妃嬪們飲酒作樂,不理政事,終至亡國的史事,表達了對晚唐社會日趨衰敗的隱憂。在婉曲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沈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微妙而自然的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壹線,意味深長。

2004年上海夏季高考卷杜庠詩《赤壁》:“水軍東下本雄圖,千裏長江隘舳艫。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眼裏已無吳。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鳥滿煙蕪。”自從赤壁壹戰後,赤壁就成了詩人們洗澆心中塊壘的意象。富有才華,誌存高遠的杜庠,因坎坷的遭遇,多舛的命運,面對赤壁,其情感是復雜的,虛無與悲涼同在,憤慨並無奈交融。

在詠史憑古中,往日的歷史已融入了詩人的情懷,歷史與當下統合為壹,詩人的情誌超越了時空。將個人放置於歷史的長河中,自然的恒久比照出人生的短暫,對歷史的回顧之中又富含著今生的悲傷。

四、寫人言己式

寫人言己就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寫的是別人的事情,抒發的是自己內心的悲哀和感慨。

借寫他人的成功反襯自己的遭遇的坎坷和命運的不幸。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塑造了周瑜雄姿英發的英雄形象:手執羽扇,頭戴綸巾,英俊瀟灑,倜儻風流,富有智慧,膽略過人。談笑間,曹軍便被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年輕時候就建立了世人矚目的赫赫功績,而此時的詩人卻已鬢染霜發,壹事無成,徒有壹腔無處施展的報國之誌。兩相對照,詩人內心的苦楚不難體味。

借寫他人的不幸來暗喻自己的哀楚。他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遭遇,相似的命運,兩人情感相通,故歌詠之。秦韜玉詩《貧女》:“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全篇通過壹個未嫁貧女的獨白,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不為世用,寄人籬下的憤懣和不平。

五、寫事抒懷式

在此類詩歌中事或是詩人情誌的的觸媒,或是詩人情感的載體,通過事件的描述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情思。

2004年全國卷張籍詩《秋思》“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秋思寓情於事,借助日常生活中壹個富於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朱慶余《閨意獻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是朱慶余參加進士考試前呈獻給考官水部員外郎張籍,以試探底細的詩。詩人通過描寫壹位新嫁娘拜見公婆前忐忑不安的事,生動形象的比擬了自己臨考前緊張擔心的情景,巧妙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希望被錄取的心情。

詩人的間接抒情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上五類,當然這樣分類也不盡然,各類之間並不是各自完全獨立,而是妳中有我,我中有妳。像寫古人喻己既屬“寫人言己”,也屬“寫古喻今”,懷古詩中也有景物描寫。之所以這樣歸類,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詩歌間接抒情的方式特點,提高其詩歌鑒賞的能力。

外物引起了詩人的情感漣漪,引發了詩人的生命振動――生命***感,生命***感是聯結詩人和外物(景、物、史、人)的精神紐帶。正是緣於生命的***感,詩人才能借助繪景狀物、懷古寫人,抒壹己之情,言壹己之誌,敘壹己之意。

梁修紅,教師,現居廣東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