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有效開展節奏訓練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有效開展節奏訓練

壹、開展課堂遊戲訓練節奏

現代教育心理學表明,只有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參與體驗、身心投入活動中,才能使學生學習狀態達到最佳。處於小學學習階段的兒童,其身心特征表現為喜歡表現自我,活潑,愛動,對未知的事物表現很強的興趣。從小學音樂教材中音樂節奏教學任務來看,其表現為節奏結構簡單、生活化、常識化、場景化,且充滿律動感。

所以,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的訓練應該充分把握小學生這些身心特征,充分分析音樂教材,了解小學音樂教材中節奏教學的特點、任務,把節奏與生活場景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盡可能地聯系生活實際,使理論化的節奏知識變成非常生動和形象的東西。

比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玩律動方面的遊戲,通過肢體有節奏的運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滿足學生活潑愛動、表現自我、好玩等等這些的特點,也就達到訓練學生音樂節奏的目的。

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奧爾夫教學法,將學生幾人分為壹組,讓他們隨著節奏搖擺身體,或者拍手、跺腳等等。

也可以讓學生排成壹排或者圍成壹圈,進行手的舒展和前後的踏步。再如,將全班學生以6人為壹組、分別扮演時針、分針、秒針,模擬時鐘走動的快慢來感受節奏。還可以由教師自創壹些節奏,由學生根據節奏通過肢體語言摹仿表演出來。甚至由學生自己打出壹些即興節奏,由其他同學來模仿表演等等方式,都能有效加強小學生節奏訓練。

二、運用詩歌朗誦訓練節奏

詩詞不僅詞句優美,而且飽含深情,還能夠使人產生豐富的想象。對詩詞的朗誦,本身就必須把握壹定的節奏,所以小學音樂中節奏的訓練還可以用朗誦詩詞這壹方法。教師可以找壹些學生熟知的詩詞,飽含深情地朗讀或者帶讀,增強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力。

要註意的是,在朗讀詩詞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隨著朗讀的節奏,用手拍打出節奏,讓學生更形象、更直觀的感受到節奏。

比如:

學生在朗讀自己熟悉的詩詞中,不僅強化了學生對節奏的形象把握,又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協調能力。

三、模仿生活場景訓練節奏

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中去創造音樂,從中取材,以自然聲音、現象、場景等為啟發元素,經過教師的即興創作,把節奏融合生活中,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節奏教學中,使學生形象的理解節奏,掌握節奏。通過模仿生活場景訓練節奏,能夠使學生在輕松自如的心態中來學習節奏,把生活場景融入節奏教學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節奏的積極性,更有利於學生直觀明了的學會掌握節奏知識,加深了學生對節奏的記憶和理解。比如,在教學生如何認識音符時,可以讓學生先找出生活中壹些動物的走路姿態,然後根據動物走路的節拍把音符形象化表現出來。引導學生模仿公雞走“哢、哢、哢、哢”,馬駒跑“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等。教師再根據學生模仿的節拍在器樂上彈奏出來。教師還可以從生活中不斷挖掘哪些聲音長與短不同的律動,引導學生用熟悉的“象聲詞”讀出來、拍出來。

如:

(1) × × | × ×||讀作:咚咚咚咚(模仿心跳聲)

(2)××讀作:嘀嗒(模仿秒針走動的聲音)

(3)×××讀作:咚咚咚(模仿敲門聲)

四、使用各種樂器訓練節奏

用樂器訓練節奏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樂器,懂得樂器的壹般特性,會使用樂器。在課堂上,讓多名學生拿不同的樂器,讓壹個學生模仿或即興拍打節奏,然後由不同的學生用器樂演奏出來。或者由學生用器樂演奏壹組節奏,然後由其他學生用手拍打出來。或者,壹部分同學朗誦詩詞,由另壹部分同學用器樂演奏配音。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可以用同壹種器樂將聲音長短和變化的節奏即興演奏出來,然後由學生現場模仿。還可以利用器樂,結合生活場景,由教師彈奏不同音符構成的音樂,然後學生根據音樂,模擬各種動物的叫聲或者動作,這樣既活躍了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的動作反映能力,更重要的是,也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把理論性較強、專業性較強的音樂節奏知識演變成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的形式,把純知識性的東西通過表演、模仿、遊戲等形式表現出來,用“動”的東西表現“靜”的知識,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在輕松自如的環境中學。只有調動學生參與,在各種活動遊戲中感受節奏、學習節奏、創造節奏,才能學好節奏,打好節奏基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創作能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