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適合於兒童傾聽、吟誦、閱讀欣賞。《蘑菇》就是其中的壹首代表作。
《蘑菇》的作者是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林良,作為臺灣兒童文學的功勛作家,林良以筆名“子敏”發表散文,又用“林良”本名為小讀者寫作,為讀者創造了壹大批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下面就讓我們壹同走進《蘑菇》的世界。
壹、淺語的藝術美
孩子作為兒童詩的閱讀對象,其人生閱歷必定沒有成年人那麽豐富,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沒有成人那麽強,這就要求兒童詩要以自然的語言入詩,尤其重視語言的自然、簡潔、易懂。優秀的兒童詩總是在清淺之中寄寓深遠,於樸拙之中蘊藏睿智與幽默。《蘑菇》作者林良先生就曾把兒童詩喻為“淺語的藝術”。
《蘑菇》這首小詩也不例外。《蘑菇》全詩是這樣的:
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來躲雨
亭子裏冷冷清清
全詩短短六行,***計32個字,均以兒童熟知的事物入詩,每壹句詩自然樸素,明白曉暢,仿佛在與孩子細語輕聊。淺顯、易懂、簡練是這首詩的顯著特點,充滿了真誠與柔情,直達兒童的內心,扣響小讀者的心弦。孩子們很容易理解其中的意思,領略其中的情趣,欣賞其中的意境,進而產生了對蘑菇的理解與同情。這就將淺語的藝術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二、優美的意境美
詩歌十分註重意象,需要通過詩歌的意象來抒發詩人的內心情感,以達到把握世界,反映生活的目的。而兒童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對於具體、直觀、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感知、更容易接受。所以兒童詩總是致力於創造鮮明生動的詩歌意象,讓孩子們在具體的可感的畫面中感受詩情和詩美。
《蘑菇》是壹首優秀的兒童詩,詩中描寫的意象“蘑菇”、“小亭子”、“青蛙”等都是兒童所熟知的事物,作者正是利用這些鮮活的意象再加之比喻等修辭手法,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傳達出直覺感受和體驗,以喚起小讀者的審美感受。
以“蘑菇”開篇拉近了詩與小讀者的距離,帶領小讀者來到蘑菇身邊;而後將蘑菇比喻成小亭子,彰顯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豐富了小讀者的想象力,用“寂寞”壹詞來形容小亭子,則讓小讀者感受到了蘑菇的孤單和無助,讓小讀者產生了無比的同情和憐憫之心。短短的兩行詩,作者就在小讀者的眼前描繪了壹幅帶有悲傷意境的畫面。緊接著青蛙出現了:雨天,青蛙在蘑菇下躲雨;晴天,青蛙離開了蘑菇,自己去玩了,留下了蘑菇壹個人孤孤單單。於是,壹組帶有對比性的畫面出現在小讀者的腦海裏。畫面雖簡單,卻營造出了淒清的意境美。
三、純真的人性美
蔣風先生在《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史》中有這樣壹句話“童話必須有童話的意境,而構成童話的意境,常常借助於豐富的幻想和誇張,使童話的環境罩上神秘的色彩,人物戴上幻想的光環,成為理想的化身。”兒童詩也同樣具有這樣的性質。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