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簡介上官儀,字遊韶,陜州陜縣人,唐朝宰相、詩人
上官儀早年曾出家為僧,後以進士及第,歷任弘文館直學士、秘書郎、起居郎、秘書少監、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禦用文人,常為皇帝起草詔書,並開創綺錯婉媚的上官體詩風
龍朔二年,上官儀拜相,授為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麟德元年十二月,因為起草廢後詔書,得罪了武則天,被誣陷謀反,下獄處死。中宗年間,追贈楚國公
早年經歷上官儀自幼隨父親上官弘遷居江都。大業十四年,上官弘在江都之變中遇害。上官儀因藏匿得以幸免,為求避禍,自行披剃為僧。他研習佛典,精通三論,而且涉獵經史,善做文章
累職拜相貞觀年間,上官儀得到揚州都督楊仁恭的器重,並入京參加科舉考試,考中進士,被授為弘文館直學士,累遷至秘書郎。當時,唐太宗常命上官儀起草詔諭,還讓他參與宮中宴集,侍宴賦詩
貞觀二十二年,宰相房玄齡、褚遂良等人修成晉書。上官儀因曾參與晉書修撰工作,被改授為起居郎。貞觀二十三年,唐高宗繼位,上官儀又升任秘書少監
顯慶元年,唐高宗立五子李弘為皇太子,後任命上官儀為太子中舍人。龍朔二年,上官儀升任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成為宰相,又加銀青光祿大夫,仍兼弘文館學士
含冤遇害麟德元年,皇後武則天引道士入宮,行厭勝之術,被宦官王伏勝告發。當時,唐高宗常被武則天壓制,對她已有不滿,意欲將她廢為庶人,便密召上官儀商議。上官儀道:皇後專橫,海內失望,應廢黜以順人心
高宗便命他起草廢後詔書。武則天得到消息,向高宗申訴辯解。高宗又不忍廢後,因怕武後怨怒,便道:這都是上官儀教我的
同年十二月,武則天指使親信許敬宗,誣陷上官儀、王伏勝勾結廢太子李忠,圖謀叛逆。上官儀曾在李忠的陳王府擔任諮議參軍,與王伏勝壹同事奉過李忠,因此遭到誣陷。不久,上官儀下獄,與兒子上官庭芝、王伏勝壹同被處死,家產抄沒。李忠也被賜死於貶所。從此,唐高宗大權旁落,朝政完全由武則天掌控
上官儀遇害時,孫女上官婉兒尚在繈褓,與母親鄭氏壹同被沒入掖庭,充為官婢。她生性聰穎,逐漸得到武則天的重用,被引為親信女官,掌管宮中制誥。神龍元年,繼位,被冊為昭容。得以平反,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並被以禮改葬
上官儀的詩根據新唐書藝文誌記載,上官儀著有文集三十卷、投壺經壹卷,曾參與編修晉書、芳林要覽。此外,全唐文、全唐詩中還收錄有上官儀的詩文作品
上官儀長於南方寺院中,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宮體詩影響,文並綺艷。儀擅五言,格律工整,內容多為應制奉命之作,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詞藻華麗,綺錯婉媚。因其位顯,時人多仿效,世稱上官體。他又歸納六朝以後詩歌的對偶方法,提出六對、八對之說,代表了當時宮廷詩人的形式主義傾向,但對律詩的定型有促進作用。入朝洛堤步月是上官體較好的代表作。而八詠應制則是典型的宮體詩。全唐詩錄其詩1卷
是初唐宮廷作家,齊梁余風的代表詩人
上官儀是初唐著名詩人,他的詩綺錯婉媚,具有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的傾向,形成當時爭相模仿的新詩體上官體。在唐詩發展史上,上承楊師道、李百藥和虞世南,又下開文章四友和沈_期、宋之問。上官儀對詩歌體制的創新,主要在體物圖貌的細膩、精巧方面,以高度純熟的技巧,沖淡了齊梁詩風的浮艷雕琢;但詩的題材內容還局限於宮廷文學應制詠物的範圍之內,缺乏慷慨激情和雄傑之氣。他還歸納六朝以來詩歌中對仗方法,有六對、八對之說,對後世律詩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成熟的律詩,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壹是對偶;二是音律,三是用壹個特定的格式來安排對偶與音律。或者說確定對偶與音律的句式安排與全詩的行數與字數。後面這壹條是律詩的外在形式。而前面的兩條則是律詩的內在涵意。內涵比形式或許更重要些。而外在形式又加強和美化了內涵的美學價值。而為著尋找與完善這些內容,自建安以來,多少詩人作出過多少努力,但其完善,卻在初唐。其先聲是沈約的四聲八病,其完全的標誌是沈_期宋之間的沈宋體。上官儀的貢獻,是他總結和提出了六對、八對
六對的內容是:①正名對;如天地對日月,②同類對;如花葉對草芽,③連珠對;如蕭蕭對赫赫,④雙聲對;如黃槐對柳綠,⑤疊韻對,如_徨對放曠,⑥雙擬對,如春樹對秋池
八對的內容是:①同名對,如送酒東南去,迎琴西北來;②異類對,如風織池間樹,蟲穿草上文;③雙聲對,如秋露香佳菊,春風馥麗蘭;④疊韻對,如放蕩千般意,遷延壹介心;⑤聯綿對,如殘河若帶,初月如眉;⑥雙擬對,如議月眉欺月,論花頰勝花;⑦回文對,如情新因意得,意得遂情新;⑧隔句對,如相思復相憶,夜夜淚沾衣;空嘆復空位,朝朝君未歸
六對也好,八對也好,待唐律詩成熟之後,都顯得有些淺薄。但在當初,確是有作用的。當然律詩的形成並不如此簡單,壹方面,對於唐律研究的著述還有很多;另壹方面,詩歌首先是壹門實踐性藝術,不進行大量創作,怎能真正完善?上官儀是壹位過渡性人物,他的詩不脫齊梁舊體,而他對詩的研究卻是唐律的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