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珍珠與帝國:清代珍珠收藏者的生活

珍珠與帝國:清代珍珠收藏者的生活

將貽貝入水攜帶,使切片光亮如銀。

三色七色有時用,難得壹寶。

上面這首詩出自乾隆寫的禦制詩《采珠》。甘龍壹生創作了四萬多首詩歌,可謂數量上的傑出,但質量卻不確定。他糟糕的詩歌水平常被後人視為笑話。

然而,盡管乾隆的詩歌在文學史上沒有留下多少地位,但由於其主題多樣,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壹部分,因此仍具有壹定的歷史研究價值。比如上面這首詩,表現的是清代采珠人從水中取蚌,從蚌中取珠的場景。

采珠人采摘的珍珠不是普通的珍珠,而是產於東北松花江、黑龍江、鴨綠江、烏蘇裏江流域的東方珍珠。東珠晶瑩圓潤,令清朝貴族十分喜愛。他們將它視為權力和尊嚴的象征,並將其嵌入各種衣服中。比如皇後和皇太後佩戴的東方皇冠,就鑲嵌了上百顆東方佛珠,在東方佛珠的襯托下,皇室的奢華之相油然而生。

東方明珠

誠然,東方明珠的珍貴和美麗是可以談的。但是,余對文物了解較少,不能談太多。但從東渚的征集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宏大的話題。這個題目是,清* * *是如何統治境內各族臣民的?

清朝統治下的大清國是壹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如何治理這樣壹個多元化的國家,對於統治民族數量不占多數的清朝來說,是壹個非常致命的話題。王朝統治者往往要考慮如何在不改變整個帝國多元局面的情況下,維持帝國各部分的向心力,防止帝國秩序的崩潰。歷史證明,在前現代生產力和通訊水平低下的國家,這樣壹種多元與向心力並存的帝國秩序,才是維系整個帝國長治久安的關鍵。

甘龍地

在本文中,余將從“清代東珠采集業的運作”這壹微觀視角入手,展示清朝在采集東珠的過程中是如何運用權力,以確保皇權秩序的。

東北的治理計劃在清朝和今天的東北三省有著特殊的政治地位。因為清太祖努爾哈赤居住的建州女真部落位於東北,所以整個東北三省(當時稱滿洲)都被視為龍興之地加以保護。滿洲不同於大陸,它沒有高度集權的行省和皇權上至基層的行省官僚體系,而是擁有獨立多元的管理體系。滿洲分為三部分:盛京、吉林、黑龍江。其中,盛京作為清代皇室的起源地,地位最高,吉林、黑龍江地位略低。但由於它們靠近盛京,又位於中俄邊境,戰略價值高,所以也在與內地不同的體制下管理。

清朝的東北三省包含的面積比現在大。

這三個部分負責旗手的官員稱為“將軍”,共三名官員,每個地方壹名。將軍除了能夠直接管理當地的滿漢旗外,還有權管理轄區內的大部分事務。三將軍之下是他們的副手,即副總司令,負責管理駐軍周邊地區(可視為首都)。根據清朝的政治制度,東北地區的行政官員應該從滿族人中選拔,以維持統治。

傅康安,名將,曾任吉林、盛京將軍。

東北管理體制的最大特點是沒有壹個統壹的政治體制來整合和控制所有的基層社會。東北的基層社會與關中地區有很大的不同,關中地區普遍實行州縣制,壹套區域性的等級結構可以使權力從上層通過官僚體系到達底層。但在東北,除了將軍直接控制的八旗,還有大量的非旗,也有壹些東北特有的八旗制度,與山海關的八旗不同。事實上,在東北地區,無論是旗人還是滿族都不占多數,這無疑增加了東北地區的多樣性。

東北地區沒有針對不同群體的統壹管理制度。有些群體不允許進入他們家以外的區域,而另壹些群體的行動範圍相當廣泛;有的被清朝鼓勵采集或漁獵,有的被鼓勵務農;有的受制於東北官僚的控制,有的只要隨時朝貢就能保持自治地位。總之,清朝對各種集團的管理,幾乎只靠因地制宜的政策或偶然因素,沒有通行於整個東北的成文制度。

盛行的八旗制度在東北沒有得到全面推廣。

對於東北的龍興之地,清* * *不允許非滿族人隨意進入。清朝皇室試圖保留東北“純潔”、“原始”、“質樸”的精髓,但大規模的開墾和商業會導致其精髓的瓦解。因此,從17世紀下半葉開始,清朝開始實行“東北閉關政策”。清朝統治者恢復了清初在東北邊境地區修建的“柳條邊”,這是壹種讓他人隨意進入邊墻並在上面種植柳條的方式,因此而得名。同時,清朝實行印票制度,所有要進入東北的人,都需要辦理印票,才能過境。

現存的柳條邊遺跡是東北封閉政策的象征。

東方明珠采集者生活在東北,清朝與這裏的原住民之間通常有壹個潛規則交易:原住民如果不想被納入清朝的基層管理機制八旗制度,就得額外納貢以示服從。在壹些東北特有的八旗,旗人也需要納貢,以換取減免賦稅。

在眾多進貢的部落中,有壹個部落專門負責上東珠,清* * *稱之為“祭烏拉”。烏拉是明朝時期中國東北的壹個部落。依托東珠江繁榮的貿易,烏拉在東北地區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努爾哈赤崛起後,烏拉試圖與之抗衡,卻被努爾哈赤擊敗,成為女真人的外衣,為朝廷提供東方明珠。

大生烏拉邊界圖

在後來的歷史中,烏拉逐漸被並入烏拉旗。與標準八旗制度不同,烏拉旗需要定期向清朝繳納東渚。而且,在整個帝國秩序中,烏拉爾人保持著相當獨特的地位。它們沒有被納入嚴格的行政官僚體系,而是被允許擁有自己的管理機構。這個管理機構不歸三將軍之壹的吉林將軍管轄,而是可以直接歸帝國的中央系統管轄。每年,Ulla的經理不負責吉林將軍,而是直接向內政部報告。

烏拉人的生活相當軍事化。所有采珠人都要編入采珠隊“采珠亭”。每20個采珠人裏,就有壹個負責帶隊的軍官。收集珍珠不容易。壹些貝類養殖場靠近定居點,而另壹些則非常遠。朱軒團隊必須步行500多公裏才能到達那裏。

烏拉,朝聖的獻祭動物

從貽貝身上取珍珠的過程也是相當煩人的。找到貝床後,槳手會用槳把蚌拉上來,然後采珠人會在明火上烤蚌,直到蚌自己張開露出裏面。不是所有的貽貝都能幸運地長出珍珠。大部分貽貝體內什麽都沒有,采珠人的努力都白費了。而且,並不是所有的珍珠都可以用來進貢。清代對東渚的分類相當嚴格。只有壹定大小、重量、顏色的東珠才能作為貢品上繳,達到清朝的貢品規定。

在整個采集過程中,每個過程都要詳細記錄:采珠隊伍的人數、行進的距離、攜帶的口糧數量、使用的槍支彈藥數量...這些內容被記錄下來,然後匯總給烏拉總經理。最後,烏拉總經理將收集的工作簡報和收集到的珍珠的數量和分類記錄匯總到內務部。

朝廷會懲罰不能完成朝貢任務的采珠人。懲罰的方式往往是精神和身體:朱軒領導人的工資和鞭笞都將加在他們身上。但是...報酬也很豐厚。如果采集的東方珍珠數量超過規定數量,即使只有壹顆,采珠人的首領也可以獲得毛黥布和綢緞作為獎勵。如果采珠人不幸去世,法院也會提供撫恤金。比如1809的壹次采珠人溺水事件,死者家屬收到12白銀。

帝國危機:東渚產量銳減。如果重點研究乾隆死後的嘉慶檔案,會發現壹個值得註意的現象:從18年底開始,采珠人數和東珠產量急劇下降。1798年吉林還在開采2000顆左右的珍珠,但1800之後,產量數字往往徘徊在幾百顆左右。其實從乾隆朝開始,東渚的產量就壹落千丈。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冬竹產量的急劇下降非常明顯。

對於現代人來說,當壹個物種的數量驟減時,我們常常會想,原因是不是過去的過度開發造成了生態破壞,導致了自己棲息地生物數量的崩潰。但是帝國的皇帝們並不這麽認為。貽貝的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是驚人的。它們會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改變繁殖方式,用魚來運輸自己。所以,對於帝王將相來說,東方明珠的銳減,在任何程度上都壹定不是自然生態因素。

皇帝們沒有把過錯歸咎於自然,而是歸咎於人。東渚的體積小,價格高,簡直就是為非法販賣而生,必然受到地下交易行業的青睞。統治者認為,東珠產量銳減,壹定與祭祀烏拉的采珠人有關,采珠人犯有自盜忘義之罪。在收集到東方明珠後,他們並沒有把收集到的材料全部上交,而是自己留著。

事實上,清朝統治者從未放棄整頓朱軒秩序,以避免采珠人的“腐敗”。早在康熙時代,康熙就已經在祭祀動物烏拉中公布了嚴懲海賊的命令,規定對偷盜東珠者處以鞭刑、腳鐐甚至絞刑。1724年,朝廷還規定了對長城延邊守衛的獎懲辦法。如果守衛們能抓住那些偷東方之珠的人,他們就能得到獎賞。如果走私幸免,就會降級。

康熙帝

但是,獎勵護衛、評級獎懲、加卡倫等方法仍然無法避免東渚產量的急劇下降。皇帝們對此非常生氣。繳納東珠是朝貢體系中極其重要的壹環,不僅為清朝提供了大量的財富,更重要的是清朝統治者將其視為自己在帝國統治地位的象征。占有和盜竊東珠不僅是壹個經濟問題,更是壹個政治問題,象征著帝國秩序能否繼續維持,皇帝能否繼續發揮權威。

因此,皇帝用了更有力的措施來解決東珠問題。這壹措施的核心是大大加強東北地方官員的權力,縮小紮生烏拉的自治範圍。乾隆年間,清朝開始在東渚流域設置大量前哨,監督征收行為;同時,皇帝授予吉林將軍監督采珠的權力。與祭祀動物烏拉幾乎沒有接觸的吉林將軍成了烏拉的頂頭上司,經理們的統計數據交給總政府,總政府再交給首都。

乾隆的兒子嘉慶和他的父親壹樣,對烏拉采取了強硬的政策。

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北烏拉人自治權利受到的侵蝕越來越嚴重。18世紀中葉,地方政府接管了編纂祭祀烏拉的百姓賬目的工作。在此之前是總經理烏拉的職責。通過編制戶籍,當地* * *也獲得了給采珠人發放工資的責任。與此同時,烏拉的人們也有了新任務——除了采珠,還要巡邏尋找海盜。這壹系列改革措施,使擁有極大自治權的烏拉部落逐漸變成了類似關內地區的官僚體系,皇權自上而下可以直達基層。

結語遺憾的是,清朝皇帝的諸多政策並沒有有效避免東渚產量的急劇下降。到嘉慶年間,東渚的產量幾乎不可能恢復。原因可能是大量的非法開采和販運,也可能是生態破壞造成的不可逆轉的結果。無奈之下,清帝只能壹次次降低祭祀烏拉的貢品標準。19世紀,清朝皇帝下令開采當年的東渚更是再正常不過了。

在清代東渚收藏業的壹系列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東渚的生產在清代皇權秩序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清朝前中期,朝貢是清朝中央政府接觸壹個沒有官僚化,擁有很大自治權的部落的重要渠道。通過進貢,清朝皇帝建立了對這些自治部落的統治。

但當東渚產量減少時,清朝皇帝會將其視為挑戰皇權秩序的現象。烏拉本該遵守清朝的規定,把東方珍珠全部上繳,現在卻留著自己用。面對這種情況,清朝統治者削弱了烏拉人的自治權利,加強了地方權力,以便對烏拉人進行更深入的監督和控制。在恢復東渚產量的目標驅動下,清* * *完成了戰鬥動物烏拉的官僚化。

如果只看東渚本身的價值,不會覺得有什麽重要的。東珠不是極其昂貴的稀世珍寶,東珠貿易收入也不是清代財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正是這顆小小的東方明珠背後,凝聚著壹個宏大的話題,那就是帝國秩序的維護與重建。

這個頭條號長期更新關於世界歷史的文章。喜歡就喜歡還是關註吧!

參考文獻:帝國的秋:清代的山珍海味、禁地和自然邊界作者:謝堅譯者:關康

烏拉(7)帝國(69)東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