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李白寫賀知章的詩句

李白寫賀知章的詩句

1. 關於李白贈賀知章的詩句

關於李白贈賀知章的詩句 1.李白與賀知章金龜換酒的詩是什麽

賀知章與”八仙”之壹中的李白相交最厚,留下了金龜換酒的千古佳話。據《舊唐書·文苑傳》記載: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應玄宗詔初至長安,壹時未得進見,賀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賞者數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李白也“由是聲譽光赫”。他在《對酒憶賀監二首》的小序中也寫道:“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壹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歿後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據《新唐書·車服誌》載,唐初,內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符、魚袋,以“明貴賤,應召命”。魚符以不同的材質制成,“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其位、姓名。”裝魚符的魚袋也是“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武後天授元年(690)改內外官所佩魚符為龜符,魚袋為龜袋。並規定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由此可見,金龜可指龜符或龜袋,乃是親王或三品以上官員身份的標誌和象征。也只有狂放如知章者才能將其質酒為樂。 賀知章“金龜換酒”,後人竟紛紛模仿。李白就說:“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女俠秋瑾也高唱:“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甚豪”;清代敦誠也曾與曹雪芹質刀沽酒,其《佩刀質酒歌》序中說道:“秋曉遇雪芹於槐園,風雨淋涔,朝寒襲袂。時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飲之。雪芹歡甚,作長歌以謝余,余亦作此答之”。詩中開頭就是:“我聞賀鑒湖,不惜金龜擲酒壚”。足見敦誠質刀沽酒也是受了賀知章的影響。因為賀知章的知遇之恩,李白感佩壹生,寫了很多懷念之作。《對酒憶賀監二首》詩曰:

其壹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壹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2.對酒憶賀監二首,哪句詩體現出了李白思念賀知章

其壹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壹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其二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淒然傷我情。

第壹首以“金龜換酒”事為中心,追憶與賀知章的情誼。“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寧波府誌》:“四明山發自天臺,屹峙於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綿亙明、越、臺三州之境,為三十六洞天之壹。”《會稽記》亦載:“縣南有四明山,高峰叠雲,連岫蔽日。”賀知章家於此,故自號“四明狂客”。“風流”二字,本陸象先語,《舊唐書》卷壹九〇引陸氏語雲:“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壹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可見李白用“風流”二字,並非僅僅用以形容賀知章的言談風姿,而且還帶有無限的思念之情。始二句點明所憶之人,接下來回憶:“長安壹相見,呼我謫仙人。”此二句所言之事已見詩序。“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壹言昔,壹言今。“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賀知章壹生的嗜好——酒。李白在寫這兩首詩之後,還有《重憶壹首》詩雲:“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似乎李白與賀知章情誼的凝聚點就在於“酒”。而賀知章也的確是離不開酒的,前引杜甫《飲中八仙歌》也說明了這壹點。“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金龜換酒”,可以說是李白與賀知章交往中最難以忘懷的壹幕。這裏的“換酒處”與下句的“卻憶”是倒裝句,本應為:“卻憶金龜換酒處”,但詩人為了強調“金龜換酒”事,以突出賀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對友情的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對酒,詩人難免會想起昔日“長安壹相見”的情形,也更不會忘記“金龜換酒”那令人愜意的壹幕;尤其是當詩人在今與昔的反復對比與追憶中,其中也不排斥詩人自身的遭際,不能不倍加思念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淚盈滿巾。

第二首從賀知章歸鄉後著筆,進壹步抒發詩人內心的懷念與悲淒之情。“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賀知章是“請為道士還鄉裏”,故雲“道士迎。二句雖同為遙憶,但前句實寫,後句虛擬。“歸”、“迎”二字概括了賀知章還鄉的整個過程,容量極大。“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賀知章歸鄉時,皇帝曾下詔,將鏡湖剡川壹曲賜於他,作為放生池。“為君臺沼榮”,即為這壹片池塘增添了榮耀和光彩。以上四句平平道來,似無深意,但它卻很自然地把讀者帶回到了當初長安送別的場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當時贈行的兩首詩:“久辭榮祿遂初衣,曾向長生說息機。真訣自從茅氏得,恩波應阻洞庭歸。”(《送賀監歸四明應制》)“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送賀賓客歸越》)完全是壹種樂觀的、恭賀的態度。對於賀知章來說,這種“辭榮祿”而“遂初衣”的結局,的確是功成身退、榮歸鄉裏。而這正是李白所羨慕、所追求的。但詩人感情壹轉:“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可以想象,如果賀知章還在世的話,此時二人的相聚,應該是怎樣的情形。“荷花生”不僅點明了此行的季節,而且還帶有無限的情韻,尤其是“空有”二字,更準確地傳達出了詩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對酒懷人,往事歷歷在目,然而“念此杳如夢,淒然傷我情”。如幻似夢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現實,不僅有睹物思人、對酒懷人之念,也更有蕭條異代、物是人非之感,這壹切,不能不令人落淚沾巾、淒然傷情。

這兩首詩在藝術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對比的手法,隨著鏡頭的壹再轉換,展現出詩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的心緒。第壹首前四句著重對昔日的追憶,但後四句卻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復重叠之中,來加強感情的抒發。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後四句言今,同樣是在對比之中展示出詩人那極不平靜的心緒。這壹手法的運用,無疑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效果。

取於百度百科

3.賀知章寫給李白的詩

李白 (701年~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與杜甫並稱“大李杜”。

身長七尺有余(約1.83米)。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幼年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調張籍》)。唐朝文宗禦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李白的劍術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棄文從武,專心研究劍術,相信是不會亞於裴旻的。李白在年輕的時候是壹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這與他的三大思想之壹的俠士思想有關),《野史》上有若幹關於這方面的記載。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他的壹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

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陸市)。

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幹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壹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壹事無成。

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

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言,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

此後,他在江、淮壹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4.賀知章和李白的詩

賀知章

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詠柳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李白:

軍行

詩人:李白 朝代:唐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裏金刀血未幹。

秋浦歌

其壹[1]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⑴。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壹掬淚,為我達揚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遊成久遊。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其三

秋浦錦駝鳥⑵,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兩鬢入秋浦,壹朝颯已衰⑶。

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⑷。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⑸。

其七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⑹。

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⑺。

其八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⑻。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⑼。

其九

江祖壹片石,青天掃畫屏⑽。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⑾。

其十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⑿。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其十壹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⒀。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壹匹練⒁,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⒂,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壹道夜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⒃,歌曲動寒川。

其十五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⒄。

妻子張白鷴,結罝映深竹⒅。

其十七

桃陂壹步地,了了語聲聞⒆。

暗與山僧別,低頭禮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