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原文_翻譯及賞析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原文_翻譯及賞析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唐代·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

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 宋詞三百首 , 離別思歸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當時紅樓離別之夜,令人惆悵不已,香燈隱約地映照著半卷的流蘇帳。殘月將落,天剛破曉時,“我”就要出門遠行,美人含著淚珠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的樣子。臨別時為我彈奏壹曲如泣如訴的樂章,那琵琶桿撥上裝飾著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華貴;那琵琶弦上彈奏著嬌軟的鶯語,婉轉動人。那淒惻的音樂分明是在勸“我”早些兒回家,碧紗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著他。

鑒賞

韋莊生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五代十國分裂混亂的時代。他壹生飽經亂離漂泊之苦。黃巢攻破長安,他逃往南方,到處流浪。直到59歲,才結束了這漂泊流離的生活。

這首《菩薩蠻》詞,就是寫作者浪跡江南壹帶時思鄉懷念妻子的惆悵心情。

詞的上片,寫離別之夜,愛人和淚送行的動人情景。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這兩句寫分別時的情景。回憶在朱門紅樓那天告別之夜,燈光映照著半卷的掛有流蘇的帳子的情景,真叫人難過極了。“流蘇”,是用五彩毛羽或絲綢作成的須帶或垂飾,稱流蘇。“半卷流蘇帳”,指人還未入睡。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次二句寫情深似海,難舍難分,壹直到殘月將落時,愛人帶著淚水,才送我離開家門,分手告別的。

詞的下片,寫客地思歸,由聽到琵琶樂聲想到所愛之人正倚窗遠望,等候自己歸去。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這兩句寫作者在他鄉聽歌女彈琵琶,弦上彈出黃鶯般的音樂聲。“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釵,這裏用以代指歌女,“黃鶯語”指琵琶彈的樂聲就象清脆婉轉的黃鶯啼般的歌聲,極寫琵琶聲調的婉轉。

“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這兩句寫詞人由“黃鶯語”聯想起愛人臨別時叮嚀自己早日歸家,想到花容月貌的愛人此時正倚窗遠望,盼望歸去。

據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詞又作: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掩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鑒賞

此詞描寫是壹段艷情牛活的回憶,是壹幅夜闌泣別的畫圖。

詞的上片,寫離別之夜,愛人和淚送行的動人情景。主要運用賦法。敘說離別之景,抒發離別之苦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小小的紅樓,散發出清香的燈光,流蘇帳半卷著,這裏充滿了溫馨的氣氛。然而這樣美好的情景又是那般地讓人感傷悲苦,因為這亦是壹個離別的夜晚,明日就山嶽相隔,天各壹方了,此情此景令人不堪。“流蘇”,是用五彩毛羽或絲綢作成的須帶或垂飾,稱流蘇。“半卷流蘇帳”,指人還未入睡。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次二句寫情深似海,難舍難分,壹直到殘月將落時,愛人帶著淚水,才送我離開家門,分手告別的。良宵苦短,殘天曉,和淚辭別。

詞的下片,寫客地思歸,由聽到琵琶樂聲想到所愛之人正倚窗遠望,等候自己歸去。運用比喻,有含蓄不盡,余味曲包的藝術效果,給人以想像的廣闊空間。

下片“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用形象的比喻寫“美人”臨別時壹支如泣如訴的琵琶曲。那琵琶是用黃金翠羽裝飾起來的,彈起來如鶯聲嬌軟,婉轉動人。整個曲子凝成壹句話“勸我早歸家”,叮嚀之語,溫柔纏綿,弦上之樂與辭別之語兩兩相應,而今回首往事,歷歷在目,思歸之心,更加迫切。末壹句民“綠窗人似花”作結,更添壹層相思。綠窗之前苦苦等待的人兒像花壹樣的美麗,也像花壹樣的容易雕零。寫詞人由“黃鶯語”聯想起愛人臨別時叮嚀自己早日歸家,想到花容月貌的愛人此時正倚窗遠望,盼望歸去。這壹切都時時警醒著在外漂泊的遊子,早作歸家之計,不然等到春歸花落,美人遲暮之時他就只有深深的遺憾了。

創作背景 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諡文靖。

韋莊

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枕前淚***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裏。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殷勤花下同攜手。更盡杯中酒。美人不用斂蛾眉。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舊相思、偏供閑晝。 漫向寒爐醉玉瓶,喚君同賞小窗明。 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