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此詩是壹首七言絕句詩,是壹首采用了用典手法的作品,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下面是此詩的原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原文: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
作者:李商隱
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
應***三英同夜賞,玉樓仍是水精簾。
字詞解釋:
①宋華陽姊妹:均為女道士。前有《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華陽宋真人或即宋華陽姊妹之壹。先寄的壹首已佚。
②偷桃:用東方朔偷桃事。此借指男道士。竊藥:用嫦娥竊藥事。此借指女道士。事難兼:謂男女道士不同觀。
③十二城:借指女道士觀。彩蟾:指女道士宋華陽姊妹。傳月中有蟾蜍,故雲。
④三英:借指三位美麗的女子。語本《詩·鄭風·羔裘)三英粲兮。
作者資料:
李商隱(約公元813年--公元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漢族人,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唐代詩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壹。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壹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壹生很不得誌。清乾隆五十四年《懷慶府誌》記載,李商隱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首兩句是詩人心中發出的感喟,壹種深情的阻隔,即使近在咫尺,也形同天涯,可望而不可即。先引用兩個典故來喻意,壹是用嫦娥偷靈藥得仙人月,來喻宋氏姊妹已飛升成仙,壹是用東方朔三次偷王母蟠桃事來喻詩人自己,作者說:但仙、凡兩境界,“事難兼”啊,今夜我只能望著高樓,“彩蟾”被鎖在深閣,城關重重,哪能相見呢?這兩句中“兼”與“鎖”兩詞寫出了人間種種阻隔,心願與現實總是相違,在情愛生活中同樣如此,對詩人而言,人間無形阻難感受更深了。
後兩句點出“月夜”,詩人此時此景的想像與感受應是如此的:在這明月皎潔,月光如銀,安詳寧靜的夜晚是多麽好的時光啊,如果我們三人相聚於山水亭角之間,開懷言誌,情感交觸,***賞明月,然而這僅是壹種夢幻和想象了,擡頭壹望,我只能出神地仰視壹下妳們高樓上懸掛的水精簾了。這時抒情主人公的心情只能是詩人在絕句《嫦娥》詩中寫的兩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了。
此詩後兩句在構思上有壹個特色,即“應”與“未”對舉,“正”與“反”相合,這更加濃了情深意厚,美事難成的寓意。句中“***”與“仍”也是相反相承的',“***”是美好的意願,而“仍”卻蘊藏了生活中多少阻礙與不測。看來李商隱是深於情感的,但是否能沖過對於功名之企求,恐怕也只是“玉樓仍是水精簾”了,做人的難度也就在這裏。
名家點評
清·姚培謙:謂情愫之難達也。暗用方朔朱鳥窗窺王母事。(《李義山詩集箋註》)
清·屈復:偷桃喻求仙,竊藥謂夫婦也。月夜同賞有姊妹也,而玉樓簾隔無異孤眠也。(《玉豁生詩意》)
清·紀昀:觀詩意,宋華陽乃女冠也,殊無風旨可采,詩亦不佳。(《抄詩或問》)
清·張采田:偷桃竊藥,道家常語。此必有借諷,不須如紀氏所解也。(《李義山詩辨正》)
清·馮浩:“偷桃”是男,“竊藥”是女。昔同賞月,今則相離。(《玉溪生詩集箋註》)
創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八年(834),長安城發生了震撼朝野的“甘露之變”,李商隱也受其影響,在仿徨中決定到玉陽山去“學仙”,約為四年,這時結識了女道士宋華陽姊妹,也可能因此產生了戀情。《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就寫下了當時這種初戀的情感。詩人早已向宋華陽姊妹發出過自己情愛的信息,但始終未收到宋氏姊妹返回消息,當然詩人仍存有幻想,實現自己的情感願望,於是在“月夜”重寄自己的相思,因而創作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