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年間,冬至三日,聞汝南某道觀中,君陵真人長坐老子像前。時聖光沖天,桌前突顯壹金鉤杯,杯中有赤果壹枚。眾道士見聖光突降、趕至屋中、見君陵真人紅衣白須,神態自若,不免驚奇。
君陵真人曰:“此乃太上老君降福,以聵我。金鉤杯乃慰得道之意;此聖果乃萬物復蘇、返老還童、成仙之意。吾今修得正果,欲歸去。”後禦竹杖、而去。見者皆嘆“此黃道吉日也。”
民間聞此,便年年冬至後三日,懸紅布於中中,以求太上降福。且常聚於屋中,以著紅衣、頌金鉤杯詩句,食紅果,互聵禮。
元初,道者有金鉤杯詠,多合以金鈴之音。時外邦馬可波羅遊中原,將此記載、後傳歐羅巴,譯鈴兒響叮當。
此節本以太上老君降福為由,曰作聖降節。後多稱太上老君為老天爺,以爺通耶,曰耶降節,後改降為誕,常以聖誕、耶誕語之。
有歌曰,太上誕聖杯,福光如春歸。
明清時期坊間有金鉤杯樂、歌曰“金鉤杯、金鉤杯,金鉤甌樂為”
清、京劇亦有太上聖誕日唱本,今不傳、只留有金鉤杯唱段。
民國改西元歷後,聖誕節定於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