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壹首古體詩,本詩描述了秋風破屋、長夜沾濕的情景,反映了戰亂中詩人的痛苦生活,表現了詩人關心百姓疾苦的寬廣胸懷和濟世情懷,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內容,掌握朗讀的韻律節奏。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體會杜甫詩歌沈郁頓挫的風格。
3、情感目標: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崇高情懷。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 2、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法
[教學手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
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在我們祖國燦爛的文學史中,唐詩是壹串璀璨奪目的明珠。在這串明珠中,杜甫的詩作以其強烈的時代感,深沈的人民性而獨戰鰲頭,被譽為?詩聖?。他的詩作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有《石壕吏》、《江畔獨步尋花》、《月夜》、《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
這節課,我們學習杜甫(板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體味杜甫憂國憂民的感情,鑒賞杜詩沈郁頓挫的風格。
二、解題
1、?茅屋?:指詩人求親告友,於公園761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壹座草堂。建成後,詩人十分喜悅。《江畔獨步尋花》中?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後詩人在江邊獨自散步和雨中憑欄遠眺時喜悅心情的反映。
杜甫草堂至今猶在,詩因秋風破屋而作,茅屋憑詩人高風亮節而傳。千百年來,杜甫草堂是人們瞻仰的聖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眾口傳頌的詩篇。多少名人大家為此作詩題聯,詠誌贊嘆,現在,我們以名家的詩作題聯及詩人自己相關的詩句作引子,來***同欣賞學習這壹名篇。
2、寫作背景:
從公元755年安祿山叛變以來,流轉兵間,奔波秦隴的杜甫,總算暫時歇下腳來。這時,他已經四十九歲了。可是,好景不長,草堂營建不到壹年,蜀中政局發生了變化。公元761年2月,禦史大夫崔光遠來兼成都尹。崔光遠是壹個不學無術的家夥,是個毫無學識的賭棍,對詩人杜甫當然不會尊重,杜甫心情惡劣。這年八月,恰恰遇到成都平原風雨成災,草堂不止壹次遭遇暴風雨襲擊。壹次堂前臨江壹棵兩百歲的楠木也被連根拔起,屋漏把詩人搞得十分狼狽。在那個狼狽的夜晚,詩人想得很多很多,留下了這壹名篇。
三、學習新課
(壹) 讀
1、 教師範讀
2、 學生自由朗讀
3、 齊讀
(二) 譯
1、閱讀課文提示,邊誦讀課文,邊參看註釋,有的查字典,有的翻閱資料,有的互相詢問、討論;教師在學生行間查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
2、講清特殊詞意
3、參考翻譯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沈落到低窪的水塘裏。
南村的壹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處,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
壹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裏蹬跛了。壹下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壹點幹的地方。象線條壹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怎麽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得象山壹樣?唉!什麽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三)析
1、說說詩中描寫了幾幅畫面?抒發了作者的什麽情懷?
明確:
秋風卷屋
群童抱茅 憂國憂民
夜雨濕屋
2、挑出妳們喜歡的詩句,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1)賞析生動傳神的字詞:
如:第壹節?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寫出風的迅猛,還表現了茅草的動態。換成?吹?,風的力度不夠;?掀?表現不了茅草的動態。
?三?是虛數,?幾?的意思,有時形容多,有時形容少,在這裏說的是茅屋蓋得很薄,經不起風吹。
第三節中?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鐵?表示a、很涼、很硬(天寒冷);b、色彩:很破舊、很臟,只有壹被,無法拆洗(貧窮)。換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無被子破舊之意。
(2)品位含義豐富的詞語: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多方面理解。
如:第二節中?歸來倚仗自嘆息?,?嘆息?的含義是什麽?
a、嘆息天公無情毀屋。b、嘆息兒童幼稚,不明作者苦衷。
c、嘆息黎民生活困苦(戰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初顯憂民思想。
再如:?長夜沾濕何由徹?中的?長夜?壹詞壹語雙關,既指眼前難挨的雨夜,又指戰亂造成的長時間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時局。
(四)總結遷移:
全詩***四節,前三節描寫了秋風卷屋、群童抱茅、夜雨濕屋三幅畫面,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杜甫壹家的不幸遭遇。然而令人佩服的是詩人在自己經受生活上、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時,想到的不是個人,而是普天之下千千萬萬像他這樣處於困苦境地的?寒士?,表現了只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美好願望,充分體現了他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盡管在當時的社會裏,詩人的願望無法實現,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寬闊的胸襟卻永遠閃耀著光芒,千百年來,人們壹直不忘的絕不僅僅是他的詩,更是杜甫他這個人。
今天,妳從杜甫的胸襟中得到了哪些啟示?主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切身的感受。
四、結束語
憂國憂民的詩人,永遠會受到人們的愛戴。最後,讓我們懷著對杜甫的愛戴和敬仰,有感情地誦讀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附:板書設計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秋風卷屋↘
群童抱茅? 憂國憂民
夜雨濕屋↗